黄山市歙县是什么地位歙县属于黄山市吗

2023-08-13 08:55:04 浏览

歙县就是在安徽省的正南方位。

黄山市歙县是什么地位歙县属于黄山市吗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管辖,地处安徽省最南端。

上下五千年的泱泱中华文明,孕育出数也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那一座座历史悠久而底蕴丰厚的古城,就是数千年光辉岁月留给炎黄子孙的珍贵遗产。那么就让城市文化为你介绍,徽州六县之一的歙县古城。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下属的歙县是有名的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地古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还是老少皆知的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并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自秦建置以来,歙县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千年以来就是府县同城,直至近代才告终结。歙县古城由府城、县城两部分壁联而成,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府城始建于隋朝末年(公元617年前后),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扩建成后来的规模。南宋末方腊起义和元末农民战争后,都经过大修。现存城墙约1500米。东、南两谯楼、应公井、蛤蟆井、打箍井等为宋以前古迹。

大北街、斗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则基本保持着明、清风貌。县城在府城东侧,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犯境之后。城墙沿山脊构筑,现存残迹,惟新安门、问政门较完好。

歙县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山水秀丽,风光旖旎的歙县古城,现有地面文物6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就其数量来讲,约占安徽省的五分之一,素有“文物之海”的美誉。

当地古迹之中,有古书院、文庙等。府城和县城内现存明清牌坊16座,散落乡间的就更多,诸如许村、棠樾、定潭、昌溪、北岸、上丰、呈村、深渡等地都存有明清牌坊数十座,歙县也就有了“牌坊之乡”之称。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古名歙州。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全县面积212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歙县下辖15个镇、13个乡,县政府驻徽城镇,总人口47.32万人。

歙县多措并举打响黄金周营销高潮战,整合县内旅游资源,以徽州研学、休闲养生、民俗体验、摄影采风为重点,推出了徽文化探访游、新安山水观光游、画里乡村休闲游、古歙牌坊之旅、徽州风情游、民俗展演游、徽州文化研学游、自然生态研学游、乡村体验研学游和摄影采风游四个版块十条精品旅游线路;

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宣传平台,结合“黄山市首届年货旅游节”暨年货进景区活动的开展,整合歙县年货产品资源在天猫、新浪等热门网站进行专题宣传推广;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开展“新春大拜年”活动,在黄山市广播电台及天籁传媒开展旅游宣传。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

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全县面积212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歙县下辖15个镇、13个乡,县政府驻徽城镇,总人口47.32万人。

市吗

公元前221年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并称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1、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享有“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的美誉。自唐以来,共出进士820人。经济学家王茂荫,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黄宾虹,经学大师吴承仕,教育家陶行知,音乐家张曙等历代名人都诞生于此。

2、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名优茶之乡、中国特色竹乡、中国徽墨之都、中国歙砚之乡、中国徽文化之乡、中国牌坊之乡,安徽省文明县和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等诸多荣誉。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

位于安徽省最南端,北倚黄山,东邻杭州,南接千岛湖,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全县面积2122平方千米。

公元前221年秦朝置县,宋设徽州府,府县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四川阆中并称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歙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区域分配沿河谷、平贩一带高,南、北山区低,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为—12.7℃(出现于1970年1月15日)。

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27.9℃,极端最高气温为40.8℃(出现于1978年9月3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大于等于10℃,80%保证率的初日在3月15日,终日在11月15日,持续236天,积温为5174.7℃。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