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拉萨色拉寺的辩经是不可不看的藏教人文景观。
但色拉寺的辩经却是相对比较有特色的,定时定点并可以对游客开放,这让到去色拉寺看辩经已成为众多拉萨游人的必选项目之一。由于语言不通,游人们坐在辩经场更多的是“看辩经”。

僧侣们饱满的情绪、看似夸张的动作,都成为游人们观察、体会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多一些对“辩经”这项宗教活动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看辩经”的体验往往会更加深刻和特别。
辩经这种方式最早源自古印度。公元792年,赤松德赞从印度请来莲花生、寂护(就是建桑耶寺的那两个人)等高僧,入藏弘法。当时在西藏也有不少汉僧,领头的叫大乘和尚。这两派本着“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原则,摆开了一场论战擂台,誓要一见高低。
结果汉僧不敌印僧,败下阵来。落败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汉传佛教就一定比印度佛教差,而是因为两家修炼的重点各有不同。汉僧习炼禅宗,最重顿悟,讲究心领神会,而印度佛教更重逻辑思维。这次打擂,史称“拉萨论争”,并由此开创了藏传佛教辩经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