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属于福建省辖地级市,位于闽西北。

三明市地处闽西和闽西北,自然概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辖11个县(市、区),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53.47亿元,比上年增长5.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48万人,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79.92万户,户籍人口286.70万人。
三明是新中国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已形成38个大类行业的综合工业体系,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造纸、水泥、重型卡车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了石墨烯、氟新材料、稀土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明市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全境总面积22965平方千米。
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
多远三明市改为省辖市,为福建省管辖。
1968年10月,成立三明专区革命委员会,为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行使原地委、专署的全部职能。1970年6月18日,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尤溪、沙县、将乐、泰宁、建宁5县划归三明专区,7月正式划入。三明专区辖区扩大为一市十县。
1978年3月29日,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为三明地区行政公署,辖区不变。198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地辖三明市改为省辖市,并撤销三明地区行政公署,实行以市带县的管理体制。198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永安县改为永安市(县级市)。
省辖市管辖的相关要求规定: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对市管县体制作出了法律上的规定,直接推动了市管县体制的发展。
2、“省辖市”改“地级市”以后,成为四级行政区划制度的省、自治区主要行政分区形式,并作为地级行政区纳入官方统计。随着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深入,到1986年地级市达到166个,占325个地级行政区的51.1%,取代“地区”成为“地级行政区”的主要区划类型,只有少部分的县级市升级为地级市。
当然是福建了,福建包含9个地区:福州、厦门、南平、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和宁德
1、三明市属于福建省。福建省,简称“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2、福建地势呈“依山傍海”态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90%;地跨闽江、晋江、九龙江、汀江四大水系,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3、三明市境域地层结构发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个系,37个地层单元包括变质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四大岩类。最古老的岩石层分布于建宁一带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的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层。
三明市,地级市,隶属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全市面积22965平方千米。东依福州市,西毗江西省,南邻泉州市,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龙岩市。
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6年9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三明拥有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是全国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享有福建“绿色宝库”的美誉,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截至2015年6月,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种,已开发利用的43种。全市拥有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2个世界级品牌和国家级、省级旅游品牌各50多个,数量和等级名列全省前茅。[
福建三明属于三明市。三明位于武夷山脉与戴云山脉之间,地处闽中和闽西北结合部,全境总面积22965平方千米。
三明市东与福州市的闽清、永泰毗连;东南邻泉州的德化、永春;西南接龙岩地区的漳平、连城、长汀;北靠南平地区的邵武、顺昌、南平;西北与江西省的石城、广昌、南丰、黎川交界处。
三明市其他情况简介。
三明境内地处沿海低纬度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宁化、清流、建宁、泰宁、明溪、将乐高海拔山区为中亚热带气候;南部、东南部的尤溪、沙县、三明市区及永安、大田的低海拔区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境内气候总特征是: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半年多东风炎热多雨,冬半年多东北风寒冷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