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牺牲时,毛岸青不到7岁,在他心里,毛泽东是既当爹又当妈。

毛泽东共有十个孩子,其中杨开慧生了三个男孩,即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贺子珍生了六个孩子,其中有三个男孩,小毛毛和一个男孩下落不明,还有一个在苏联夭折,女孩子中幸存的只有李敏,其他两个女儿也下落不明。此外就是江青生的李讷。
在寻找老百姓的眼中,或许多多少少有一种错觉,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美好呀。
但时代不同,在毛泽东的时代,作为毛泽东的孩子,他们所经历的,所付出的代价都是与众不同的,甚至是生命。
在这十个孩子中,由于战争,唯一活下来的只有四个,新中国成立后,最让毛泽东看好的大儿子毛岸英,也捐躯沙场,这十个孩子,现在只剩下了三个。
毛岸青是毛泽东唯一留下的儿子,毛泽东非常疼爱,对毛岸青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是恋爱都给予了充分的关心。
1923年,毛岸青刚刚满月的时候,毛泽东奉命离开长沙去上海,准备去上海参加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临走的时候,毛泽东写了一首词和妻子杨开慧告别。
那就是著名的《贺新郎·别友》(节选):
自从毛泽东开始革命开始,他和自己的妻子分分合合,一家人聚少离多,对于毛岸青来说,可以得到父亲的爱是一种时间上的奢侈。
毛岸青四岁的时候,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但是不久,遭遇到了革命的困难,从那以后,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他和自己的儿子便再也没有相见,直到20年后。
1930年,毛泽东从战友口中得知,杨开慧已经被国民党杀害,当时毛岸青兄弟三个东躲西藏,毛岸青的身体还遭到反对派的伤害,这一切,毛泽东是听在耳中,痛在心里。
什么1946年,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当时带病的毛泽东不顾身体的情况,专门到机场迎接儿子毛岸英。
十几年了,当毛泽东看到已经长大的儿子,感慨万千。
毛岸英告诉父亲,弟弟岸青因为还要继续学习,所以没有回来。与此同时,毛岸英也告诉了父亲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毛岸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东方大学。
当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本来患有植物神经失调症的他,当即是精神倍爽,甚至大病痊愈一般,兴奋的他一夜未眠,动笔给儿子毛岸青写了一封家书。
岸青,我亲爱的儿子:
你哥哥回来了,我知道了你的情形,非常高兴。看到你哥哥,就像是看到你一样,希望你在那里继续学习,将来回来好好为人民服务。你妹妹李讷问候你,她现在已经五岁半了,她的剪纸,寄你两张。
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一九四六年一月七日
1946年的毛泽东,可谓是运筹帷幄,他可以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给儿子写一封家书,非常的不容易。他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回国,那已经是新中国成立前了。
贺子珍从苏联回来的时候,将毛岸青和李敏一起带到了哈尔滨,北平解放后,毛泽东入住香山别墅,一天,警卫员告诉他,孩子们被一个大使送回来了。
无人知道当毛泽东一眼看到毛岸青和李敏的心情,但一定是非常高兴的。
两年前,毛泽东刚刚得知毛岸青回国的消息后,马上给正在基层锻炼的毛岸英写了一封信,毛泽东写道:爸爸告诉你,你弟弟回来了,在哈尔滨,我很久不见了,很想看见他。
纵然这封信很短,却让父爱两字展现得淋漓尽致。
1949年,毛岸青回到父亲身边后不久,就迎来了两个重要的节日,一个是开国大典,一个就是哥哥毛岸英的婚礼。
在毛岸英的结婚典礼上,身为父亲的毛泽东非常感动,看到王光美等人都送给新郎新娘礼物,毛泽东也从家里拿出来一件礼物,那是一件九成新的大衣。
叶子龙曾告诉毛泽东,按照湖南人的习俗,孩子结婚,父亲是应该送件礼物的,在毛岸英结婚前,毛泽东找了一个晚上,终于找到了一件像样的礼物,也就是那一件大衣。
毛泽东把大衣捧到毛岸英的面前说:“岸英,今天是你结婚的日子,爸爸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就把这个大衣送给你吧,这是爸爸在重庆谈判的时候穿的。”
不一会,看到刘思齐走过来了,毛泽东显得有点不好意思,便说道:“思齐,爸爸也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这样,这件大衣你们一起盖,这样也有你一份。”说完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一代开国领袖,以一句玩笑,缓解了自己的尴尬。
当毛岸青得知父亲送给哥哥的这份特殊的礼物后,也是备受感动。毛岸青和毛岸英手足情深,但毛岸青没有想到的是,父亲身边仅有的两个儿子,现在也剩下了他一个。
毛岸青比毛岸英小2岁,毛岸英结婚的时候27岁,实际上,毛岸青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了。
毛泽东虽是一国领袖,但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孩子们的婚事一直是他担忧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毛岸青一直在中宣部工作,先后翻译了斯大林的著作《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等五六本书。毛岸青是莫斯科东方大学的高材生,让他来从事翻译工作,真是顺风顺水。
眼看着儿子的工作蒸蒸日上,毛泽东对儿子的婚姻着急起来,尤其是1958年。
这年夏天,女儿李敏有了男朋友,毛泽东得知这个小时候是喜忧参半的,高兴的女儿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也是对贺子珍的一个交代,但另一方面,毛岸青作为老大,是应该先结婚的。
实际上在一年前,毛泽东就这个问题,专门和儿子进行了讨论。
1957年夏天,毛岸青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在大连疗养,毛泽东到青岛开会,趁着这个机会,专门见儿子一面。
青岛和大连一海之隔,200海里的路程用不了多长时间,现在毛岸青34岁,不仅身体不好,而且还是单身一个。
毛泽东在青岛的休息处,实际上是在一个山顶上,从房屋里就可以俯瞰整个青岛,这里曾经被俄国人霸占了几十年,侵略者在这里修建了很多别墅。
毛岸青推开门的时候,毛泽东正在窗户边眺望大海,脑海里想象着儿子现在的样子。
“爸爸。”毛岸青轻声呼唤道。
毛泽东转过身来,走到儿子身边,轻轻地抱了一下,并拍拍儿子的肩膀。
此时此刻,正值中年的毛岸青身材伟岸,穿戴也十分整齐,基本上看不出来生病的样子。好久没有见到儿子了,毛泽东眼中含着泪花。
工作人员出去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和儿子谈起话来,毛泽东说:“你也不小了,该找个对象了。”毛岸青理解爸爸的意思,说自己找不到。
实际上,毛泽东早就听说儿子和一个小护士处得不错,便试探性地发问。
当然,毛泽东也非常清楚,作为一国领袖的孩子,他们多多少少是有点“压力”,试想,当他们(她们)得知自己的恋爱对象是国家领袖的孩子,心里是何感想呢?
毛泽东说:“我听说你和那个小护士关系挺好的,你看上人家了吗?”
毛岸青说:“没有,我两的文化阅历,差别很大。”
毛泽东叹了一口气说,你要人家的阅历干什么呢,人家喜欢你就行了。爸爸今年也已经64岁了。
这已经不是毛泽东第一次苦口婆心了,毛泽东说:“你谈恋爱的时候,就不要提爸爸的名字嘛,不要说你是我的毛泽东的儿子。”
毛泽东语重心长,显得非常有耐心:“你谈恋爱的时候,就说自己是中宣部的翻译,爸爸劝你找一个工人或者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点帮助,你要求的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上你,那就不好,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毛泽东的话平平淡淡,真真实实,他的负责和耐心,毛岸青都看在眼里。
这次谈话,毛泽东认为儿子是听进去了,便和他聊起来了杨开慧,经常听儿子说想妈妈了,毛泽东对自己的儿子显得很是愧疚。
毛泽东动笔写了一张信笺:“岸青,这是我不久前写的一首词,你看看。”
毛岸青轻声念了起来:“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毛岸青在念着,毛泽东在抽着烟,心中在怀念着杨开慧。这首词是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好友李淑一的,她和杨开慧非常要好,李淑一向毛主席索词,毛主席没有给她旧词,而是新创作了一首。
从1927年到1957年,毛泽东和杨开慧分别,已经有30年了,千古爱恋,如今只剩下了毛岸青这一亲骨肉,沧海桑田,又岂是河东和河西的阻隔呢。
也就是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试探性地问了一下毛岸青:“既然你觉得这个小护士不合适,那你觉得你嫂子的妹妹怎样?”
毛泽东这一问,正和毛岸青的心思。
“你嫂子的妹妹”指的是刘思齐的妹妹邵华。
刘思齐结婚的时候,邵华经常跟随姐姐到中南海玩耍,慢慢地就和毛岸青熟悉起来了。当时,邵华还是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现在她已经是一个大姑娘了,正在北京大学读书。
如果毛岸青可以和邵华做朋友,那真是亲上加亲啊。
1959年,毛泽东从庐山开会回京后,主持了女儿李敏的婚礼,毛泽东非常高兴,这是毛泽东第一个女儿结婚,他自然是要比往日高兴很多。不想,一年后,又有好消息传来了。
1960年,邵华借着去大连学习的机会,想去看看毛岸青,毛泽东从李讷的口中早就得知他们两个有书信来往,得知邵华要去大连,便让她捎给毛岸青一封信。
听说你和邵华通了好多信,是不是?你们是不是有做朋友的意思呢?邵华是个好孩子,你可以好好和她谈一谈,有信,就让思齐邵华带回。
莫不想,毛岸青收到这封信后,当即就给邵华看了,邵华一看,知道了毛主席的意思。
这年,大连的市委领导知道毛岸青和邵华两个孩子好上了,好心把两个孩子撮合到了一起,并很快为他们举办了婚礼。
毛岸青和邵华的婚礼在大连的一个宾馆举行,毛泽东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这是他心里的一件大事,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了。
但,新婚燕尔的邵华和毛岸青,生活上也有很多小问题,双方有情绪也是最正常的事情,毛岸青和邵华闹了小别扭后,各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似乎都在诉说自己心里的不愉快。
毛泽东是过来人,自然知道怎么劝说,当然,作为一个父亲,毛泽东在这方面似乎更有办法。
当时的毛泽东,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考察,他在百忙之中,抽空给儿媳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
你要养好身体,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毛泽东信中说得《上邪》,是汉代民间歌谣,其中就有那句著名的,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意思就是,我和你的爱,除非那巍峨的山消失不见,滔滔江水干涸而枯竭,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
聪明的邵华,看到父亲毛泽东的这封信,马山就明白了父亲的用心。毛岸青身体不好,毛泽东这是在鼓励邵华,理解岸青,多承担一点家庭的重担。
关于孩子们的不愉快,毛泽东没有说教,而是用这种方式来劝说孩子们。邵华很快就就父亲的苦心而感动,此后,邵华和毛岸青再也没有闹过矛盾。
李敏和孔令华结婚后两年,迎来了自己的小宝宝。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当外公。
而对于毛岸青,毛泽东就更为期望了。
1969年,毛岸青46岁,是和邵华结婚的第9个年头,可邵华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毛岸青觉得没什么,但是要当爷爷的毛泽东可是着急了。
殊不想就在这时,毛岸青家里传来了好消息,邵华怀孕了。毛泽东非常高兴,工作人员问毛泽东有什么安排,毛泽东说,让毛岸青照顾好邵华就可以了。
1970年,邵华和毛岸青的儿子出生,毛泽东为其取名为“新宇”,字面意思是一片新天地。意指毛新宇要如昆仑山崩绝壁,又恰似台风扫环宇的理想实现后建立新的世界!
这一年,毛泽东整整77岁,俗话说,人过七十古来稀,毛泽东对这个孙子可是盼望了很久很久,现在终于当爷爷了。
毛新宇小时候就和爷爷亲近,经常去中南海玩耍,在毛主席晚年的岁月里,这个小家伙可以说陪伴了也有很长一段时光。
1976年,毛主席逝世,这一年毛新宇才6岁,但他对爷爷的印象很深很深,毛岸青得知父亲去世后,执意要去送父亲最后一程。
在天安门的追悼大会上,毛岸青泣不成声。
毛新宇不知道父亲为何哭得这么伤心欲绝,但是他知道,爷爷永远地离开自己了。
邵华同样,想起来这么多年,父亲对自己的关照和爱护,邵华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毛主席所给予他们的父爱,似乎更加用心和温暖,这一切是什么都不能代替的。
毛泽东是一个内心充满着爱和痛苦的伟大的父亲。
他的爱之博大,完全可以从他的人格魅力和传奇故事中感受到,但他内心的苦痛却不是平常人可以体会的。
于国家来说,毛泽东是一个好领导,好领袖;于孩子们来说,毛泽东又是一个好家长,好父亲。
毛主席逝世后,每年清明节,毛岸青都会带着儿子到韶山扫墓。他告诉毛新宇,你的爷爷很伟大,永远不要忘记爷爷。
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她也是一位奇女子,在年少时,就投身革命事业。不管是在枪林弹雨当中,还是在敌后根据地九死一生的时候,她都从无畏惧,或许很多人都认为她仅仅只是一位光荣的革命主义者,但是她更是一位爱的深沉的女人,一个爱的悲壮的母亲,她就是曾志!
1928年8月,曾志在井冈山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但是此时的曾志已经怀孕有7个月了,在随后的11月份,曾志生下了他的第一个孩子。孩子的父亲是夏明震,已经在半年前牺牲了。但是作为红军后方医院党总支书记的曾志,却面临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在前线战事吃紧的情况下,是继续革命,还是回家带孩子!
初为人母的曾志在孩子26天大的时候,把孩子送给了当时井冈山王佐部队的一个姓石的副连长家里。当时的曾志,抱着孩子,亲了又哭,但是曾志没有办法,为了革命,曾志只能将孩子暂时寄养在当地老百姓家里,几个月后曾志就紧随大部队离开了井冈山。而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被托付给战友的孩子,已经成为了曾志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在红军离开井冈山之后,井冈山再次收复回来就已经是解放以后的事情了!
曾志的孩子跟随养父母一起改姓石了,名字叫石来发,但是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却并打算放过石来发,他们想方设法的想找到曾志的孩子,后来石连长一家为了保护他,都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了。随后,石来发就跟随着他70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当时的石来发奶奶眼睛已经双目失明了,但是孩子要养大啊,于是石来发的奶奶就让年仅6岁的他在前面引路,牵着奶奶挨家挨户的要饭。老奶奶手上提着破篮子,两个碗,一个米袋,挨家挨户的讨饭,就这样石来发吃着百家饭长大了!
解放后,曾志就任广州市市委书记,而在天下太平了之后,曾志就夜夜思念着想要找到当初寄养在井冈山的孩子!后来去井冈山的中央革命老区慰问团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找到了曾志的儿子石来发。而此时的石来发已经在村里分了田地,娶了媳妇。1952年,井冈山政府专门派人将石来发送到了广州,时隔24年,曾志母子终于团聚了。
一个讨饭长大的孩子,此时已经回到了位高权重的母亲身边。此时的曾志,想竭尽全力的弥补这份缺失的母爱,在广州的这段时间,曾志安排石来发白天到工厂上班,晚上去夜校读书。但是万万没想到,在农村长大的石来发,却对母亲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双目失明的老奶奶只有一个人在家,我现在是他唯一的亲人,我要回去为奶奶养老送终!(下图是石来发在母亲坟前)
随后在石来发的坚持下,曾志同意了儿子的请求。曾志也被儿子的想法深深的感动了,她感到好欣慰,好高兴。虽然石来发没有读过书,但是石来发懂得一个大道理,那就是感恩,如果没有奶奶以及当地的大嫂大姐的帮助,哪有自己的今天。后来,石来发一个人再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井冈山,继续当他的农民了!
贤夫君去年12月份去了一趟井冈山,见到了石来发的儿子石金龙,石金龙跟我讲述了关于他父亲与他奶奶发生的所有事情,并且带我去了曾志魂归井岗的坟前祭拜。
朱德总司令有两个子女:儿子朱琦和女儿朱敏。
朱琦(1916—1974),原名保柱,朱德之子,萧菊芳所生。四川仪陇人。青少年时期在延安学习、工作。1948年从部队转业到石家庄铁路局机务段当练习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石家庄铁路局担任火车司机。1974年因病去世。
朱敏(1926年4月18日—2009年4月13日),原名朱敏书,四川仪陇县人,朱德元帅唯一的女儿,1926年4月18日(一说为4月10日)生于莫斯科,母亲是贺治华,未满周岁时回到四川成都。1940年11月,14岁的她由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护送到延安。1941年2月,朱敏被送到苏联莫斯科第一国际儿童院学习。1949年进入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回国,回国后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5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0年4月,借调到军事博物馆参加有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集和回忆录的编写工作。1980年后借调到中国驻前苏联大使馆研究室工作。1986年离休。
1953年,朱敏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学成之后回国,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在教育系和俄语系任教,并始终遵循父亲朱德的教导:“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非常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爹爹对你的期望。”
从参加工作之后,朱敏便离开了父亲居住的中南海,住在北京师范大学的集体宿舍中;4年之后才搬进教工宿舍楼,一住就是40年。
1986年,年满60的朱敏虽然离休了,但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了30多个春秋的她,早已和教育事业结下终身不解之缘,无法离开这项深爱的事业,就同军队和地方的老同志一起,创建了一所为部队战士和基层干部服务的成人高等院校——中国军地两用人才大学,后属地化管理称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并亲自出任院长。著有《我的父亲—朱德》一书。
参考资料:朱敏(大学教授(朱德女儿))-百度百科
朱琦(火车司机(朱德长子))-百度百科
一男一女,女的是小的~
男孩英文叫Kevin、中文名字:景天一,4岁~
拥有中国国籍的景岗山透露,自己的女儿不会是中国国籍,所以不会涉及到破坏国家政策的问题
2021年将做为中央电视台建党100周年重点献礼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电视剧井冈山儿女的播出时间: 2020-09-13 首播平台:CCTV-8。虎子和小伙伴们最终以坚强的信念,迎来了革命的胜利。虎子与小伙伴们,在党的关心和教育下,终于成为了真正的红军战士。
1934年,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中央红军决定撤离苏区。为了革命的需要,虎子和秀秀一批红军后代娃娃们,跟父母分离,寄养在了井冈山下的红石村群众家里。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中央苏区,对红军家属和留下的孩子进行残酷和疯狂的迫害。以虎子养母养父为代表的苏区群众为了保护和抚养红军的后代,和白狗子进行了机智勇敢的斗争。
虎子和小伙伴们,怀着希望和憧憬,面对地主恶霸,地方军阀、土匪等的残酷搜捕打击,在善良百姓和革命志士的保护下,反追铺、逃难、找红军、找爸爸妈妈、跟恶霸王老六周旋,协助游击队歼灭还乡团,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