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是属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市(Korla),县级市(准地级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成立于1979年9月30日。
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距"死亡之海"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70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库尔勒在维吾尔语中是“眺望”之意。
这片眺望者的绿洲是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两千多年前,迤逦而过的丝绸古道将东西方文明融汇于此,历经各民族的辛勤耕耘和共同营造,如今,这片古老的绿洲正闪烁着灿烂的现代光华。
秦汉时期,天山南路有36国,库尔勒市位居渠犁国境,古渠犁国在且末西北,精绝(今民丰县)之北,尉犁(今塔什店至博斯腾湖以南一带)西南,山国(今尉犁县铁干里克东北)以西,乌垒(今轮台县策大雅)东南,其范围相当于今库尔勒市境及尉犁县西北、轮台县东南一部分。
库尔勒市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县级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库尔勒市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库尔勒市行政区面积7268平方公里。“库尔勒”维吾尔语意为“眺望”,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又称“梨城”。截至2020年,库尔勒市下辖7个街道、3个镇、9个乡。
库尔勒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市(Korla),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下辖县级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尔勒市行政区面积7268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库尔勒市户籍人口477710人。
库尔勒是属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库尔勒市(Korla),县级市(准地级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成立于1979年9月30日。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距"死亡之海"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70公里。
市?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库尔勒的近现代沿革: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喀喇沙尔直隶厅升为焉耆府。库尔勒为焉耆府治地。
1917年(民国六年),设库尔县佐,属焉耆县。
1920年(民国九年)7月11日,设焉耆道,辖库尔勒县佐。
1930年(民国十九年),焉耆道改为焉耆行政长公署,同年库尔勒县佐改为设治局,属焉耆行政长公署。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库尔勒设治局升格为县,属焉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各族人民成立反帝会,捐钱捐物,支援抗日战争。
1950年4月12日,焉耆专员公署成立,库尔勒县为焉耆专署辖治。
1954年6月,撤销焉耆专员公署,分别设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区(辖焉耆回族自治县、和靖县、和硕县,州府驻焉耆)和库尔勒专署(辖库尔勒县、轮台县、尉犁县、婼羌县、且末县)。库尔勒县为库尔勒专署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