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要话分两头说。

一般认为:制造业的成本,通常以本国货币计算,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值。
所以,当本国货币汇率变化,并不会直接影响到以本国货币计算的产品成本。
而同时,汇率变化会导致出口销售价格的变化并影响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汇率升值,则外汇对应的出口报价就更高,价格更贵,竞争力降低,反之则外币报价更便宜,更有竞争力)。
而货物成交后,换回的外汇收入,根据变化后的汇率兑换成本国货币仍然是原本的金额。
因此,汇率的变化本身并不影响到出口企业的利润率(如果出口企业以本国货币计算的报价保持不变)。
并不会因为货币贬值就亏本了。
但是,实际的经济运行往往没有这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出口商品的报价往往会随着汇率的变化,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1。
成本方面:如果该产品有涉及到进口配件,或者与某些大宗商品(比如石油、贵金属等有国际市场价格标准体系)的关联度比较高,那么随着汇率的变化,该产品的制造成本,也一定会有相应的改变(进口配件多或和大宗原料密切相关,随着货币贬值,制造成本会增加,反之亦然)。
这样,货币贬值造成的成本增长,也将体现在对外报价上,造成对外报价上涨,抵消货币贬值带来的价格竞争力优势。
市场竞争:货币贬值带来的对外报价的降低,从长期来看,可能会给出口企业的毛利率控制带来长期负面影响。
如果出口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获取订单,而将产品报价随着货币贬值迅速调整降价,那么,将直接导致国际市场相关行业的整体价格水平的降低。
而汇率不可能一直长期保持下跌趋势或恒定不变,未来如果出现汇率上涨(货币升值),那时候,要在国际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提升出口报价,则将降低价格竞争力。
这个时候,出口企业的多数选择,是降低自身的利润率,以保有市场份额。
因此,企业的毛利率控制,在汇率变化(往往汇率变化,客户会主动要求出口商降价)的时候,会有长期的潜在风险存在。
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的表现。
当一个国家出现经济困境时,容易出现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市场会出现流动性紧缩的问题,由于资金链断裂,社会供求关系被破坏,那么就会出现企业大规模停业或破产,从而带来失业率上升与信用违约,于是银行业与金融业又会因违约而陷入流动性困境,银行如果缺乏流动性就会引发挤兑,从而导致银行业等纷纷倒闭,这样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经济出现恶性循环。
为了防止经济持续恶化,央行就会增发货币,向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时就容易产生货币超发现象,那么汇率比价就会持续下跌,即货币贬值,物价也会因货币超发而形成通胀。
两者从字面看不是一回事,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货币贬值是指货币的购买力变低,比如10元人民币原来买2斤苹果,现在只能买同质苹果1斤。这就是货币贬值了。换个意思讲就是物价上涨了。而物价上涨是指原来苹果5元1斤,现在同质苹果变成10元1斤了。这就是讲物价上涨了。换个意思讲也就是货币贬值。
综上所述,货币贬值与物价上涨是同一回事。
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影响非常大。甚至是汇率是影响进出口最重要的因素,当汇率升值的时候,也意味着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当汇率贬值的时候,也意味着本币贬值,这时候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汇率的波动直接影响的是进出口商品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