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沙 岛 屿 简 明 百 字 文
1、位置:位于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即北纬15°46′~17°,东经111°03′~112°08′)。
4、气候条件:3月—11月为干季,12月至次年2月是湿季,3至5月份多西南风,6至8月份有台风,10月到12月初是多雾季节,9月中旬起天气转凉,11月上旬入秋,4月下旬到6月末气温最低,7月开始回温,8月底开始进入冬季,1月和3月的平均温度最高,5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较低,2月份的温差最大;年平均降水量1680毫米左右。4~10月雨量最多,约占全年的70%。全年日照时数达3050小时以上。
5、主要物产:4种热带植物和4种鱼类及海龟等海洋动物。
6、历史沿革:1933年1月公布为中国领土后,1934年中国政府派海军赴南、北礁进行接收工作。1935年在永兴岛上设立行政机构——立煌县办事处,隶属广东省南路专员公署管辖。同年9月在甘泉岛上的琛航警备司令部成立;1937年日本侵占广州湾以后,该区域由日军占领并划入伪”广东地方维持会”(简称省保);1939年底汪精卫政权在南海地区设置”三区署”,其中第三行政区设于太平诸岛海域内;4个月后改组为第四行政区,辖东沙和南威两管事部;6个月后再改为第一特别行政区,仍驻东沙;5年后再改称第二特别行政区;3个专区均隶属于高雷绥靖主任委员公署(俗称四行厅),受日方直接控制;1年内又增设第五特区;2年以后又将原属于琼崖特别区的中业群砂划归二特区内管理。3个专区和两个管理处统归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直辖。抗战胜利后恢复中国主权,中国政府将岛屿归还我国,同时接管了上述三个地区和四个管理局的行政管理权。
7、自然地理环境特点:(1)地理位置优越(2)地势低平(3)环状珊瑚堤发育。(4)海水盐度较高(5)生物种类繁多(6)潮间带较宽且平坦;(7)海底地形复杂多样:(8)水下地貌主要有泻湖平原与台地(9)洋流属季风型半封闭性大洋涡旋(10)气象变化明显(12)沿岸无大河流注入(13)土壤多为花岗岩(14)植被稀疏(15)土地利用率不高(16)2座火山锥(17)3条断裂谷(19)4片潟湖(20)5块滩涂(21)1个小海湾(223个暗礁或暗滩)(246)多个岩岸点(253)多条基线面(327)众多小港湾(282)大片浅海区(301)大面积的海底扇 (312)多处沉箱沉积层(314)丰富的石油资源(322)3个大渔场(326)多种贝类(329)大量鱼虾螺蟹(3333)3万多亩红树林 (340)丰富油气矿产资源(3411)座小型建筑设施(3413)、(1200平方公里的领海范围。)
8、经济价值:渔业生产为主(44.5%):捕捞作业以金枪鱼、鲣鸟鱼等为主(56.8%);养殖对虾(68.6%);珍珠养殖业(77.9%)。此外还有藻类和药用植物的栽培以及制衣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