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街道中部,南接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彩陶源村,北边紧邻国家级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西连潭州社区、高岭社区,东与茶亭镇西湖寺村交界。全村面积9.1平方公里,辖4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3444亩,人口3899人,其中党员143名。现郭亮村由原联霞、大兴、和平三村合并而成,是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工人运动领袖郭亮烈士的故乡,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旅游资源(郭亮纪念园)。我村交通便利,电厂大道、书堂大道和梅铜公路在我村中央位置交汇。此外,S61岳临高速在我村设有出入口(铜官收费站),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我村纳入铜官小城市建设范围和湘台文化创意创意园规划区,挑战和机遇并存。我村村民以种植水稻、饲养牲猪为主,部分村民从事制陶、做瓦、湘绣和外出务工,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散经营。近年来,我村积极努力,主动出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巩固已有陶瓷产业的基础上,支持当地村民,新办了西湖陶瓷厂、敏莲陶瓷厂、泽林陶瓷厂等企业。同时,引进海旭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出口陶瓷;引进了新朋机械厂,解决我村部分剩余劳动力。2015年11月6日,望城区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决定郭亮村正式并入铜官街道。

1、郭亮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沙窑乡,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沙窑乡、与晋城市陵川县古郊乡昆山村交界,海拔1000米,现有83户人家,共329人。
2、郭亮村依山势坐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誉为“太行明珠”,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万仙山的第一分景区。
3、郭亮村地处山西和河南两省交界处的密林山中。这里秀峰突兀,石径崎岖,红、白龙溶洞深邃,喊泉银瀑悬壁。有着泰山的巍峨,华山的险要,嵩山的挺拔,黄山的秀,原始荒古,真实自然。
4、郭亮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郭亮洞现称绝壁长廊,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日本人赞誉“世界第九大奇迹。郭亮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周围有很多溶洞,有红龙洞、白龙洞、黄龙洞,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发人遐思,引人入胜,叹为观止。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壮、险、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猕猴攀跃,谷幽崖高,枫叶吐丹,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特色。
“在路上”之“南太行山麓的郭亮挂壁公路”
这段公路之所以叫做“挂壁公路”,是因为它真的是挂在万仞壁立的崖壁上,而且完全靠人工开凿完成,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1972年的农历二月初二,一个被中国人称作“龙抬头”的日子,位于太行山南麓万仙山郭亮村的人们,为了村里的人们可以走出大山,可以与外界自由联通,小伙子们能娶上媳妇,全村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村支书申明义的带领下,一个由十三名硬汉组成的“十三壮士队”,开始在悬崖绝壁上开凿这条“太行山隧道之父”。
历经五年零二个月的时间,这条挂在万仞绝壁长达1250米的“天堑通途”,最终被开凿完成。
这条功在千秋的绝壁长廊,不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朽的传奇工程,也留下了一笔伟大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愚公精神”在当代最好的传承与发扬。
如今的郭亮村,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攀岩公园;是全国闻名的影视基地,写生基地,避暑胜地,团建拓展基地。
郭亮村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应该说与当年“郭亮人”开凿的这条“郭亮挂壁公路”密不可分。
郭亮村名字的由来:
这个南太行山深处的小村庄之所以叫做“郭亮村”,有一个非常久远和传奇的传说故事。
相传,东汉末年,连年灾荒,官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太行山区有位农民的儿子——郭亮,为反抗压迫揭杆而起,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但终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好率众退守到西山绝壁。
后因汉军追赶围困,加之粮草断绝,郭亮在危难时刻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
同时,郭亮又命令士兵从山背后利用绳索攀下绝壁,安全转移到另一自然村,就是今天的“会逃站”。
现在悬崖上的山村,是人们为纪念郭亮,在建村时将村名取为“郭亮村”。
郭亮村源于公元9年~公元23年之间的西汉末年,当时王莽建立“新”王朝,这期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农民领袖郭亮,一举建立了农民政权。后来郭亮欲凭借太行绝壁峡谷与敌交战失利后,从会逃寨兵败山西。后人为纪念这位农民英雄,将他当年战斗过的大本营誉郭亮村。
郭亮村,在我市西北30余千米的太行山半山腰,海拔1200米之上。隶属沙窑乡。
据传:在东汉末年,连年灾荒,加上地主和封建官府的剥削压迫,民不聊生。太行山区的农民儿子——郭亮,率部分饥民揭杆而起,反抗压迫,农民纷纷响应,跟随郭亮,很快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农民队伍。当时封建王朝慌了手脚,屡次派兵镇压,只因山高路险,皆遭失败。后来,就采取了封官许愿的办法加以利诱,当时郭亮手下有一将领名叫周军,投降了官府,被封为“平西大将军”,率领官兵前来镇压。因寡不敌众,郭亮只得退守西山绝壁,后因周军围困,粮草断绝。郭亮急中生智,让士兵将战鼓与山羊悬挂在树上,羊四蹄乱蹬,鼓声咚咚日夜不停。同时,郭亮令士兵从山背后用绳索系下绝壁,安全转移到一自然村(今“会逃站”)。今悬崖上的山村,在建村时,人们为纪念郭亮,将村名取为“郭亮”。
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