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接纳“目随纲举”编写编制,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厘革。序例(卷1、2)相称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先容明从前首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从前有关药物气息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起落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类用药禁忌等阐述,个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3、影响评价:本书发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成长,倪朱谟的《本草汇言》、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黄宫绣的《本草求真》等,均是在其学说启迪下而著成的本草文籍。达尔文(ChrlesRobertDarwin)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本书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
4、英国李约瑟(JosephNeedham)歌颂李时珍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本书为本草学集大成之作。发行后,很快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国,后又先后被译成日、朝、拉丁、英、法、德、俄等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