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色、香、味、形俱全,注重火功,故徽菜香
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熘,讲究佐料,重火功,提倡原汁原味。重油,以滋润肠胃和肌肤;重色,以增强审美效果,达到“色、香、味”统一的效果。

屯溪烧饼又名“蟹壳黄烧饼”是徽州风味小吃名品,选用梅干菜和猪肉丁作陷的小烧饼,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完全手工操作,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得此名。
其烧饼层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
河螺肉青白细嫩,且无泥腥气。配上油、盐、葱、姜、醋入锅烧炒,滋味鲜美。
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黄山地区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
“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
“火焙豆腐”是黄山市屯溪区和休宁县一带的特产。
将老豆腐切成方块,放在架上发酵,然后在木炭火上烘焙,两边烤成蜡黄,随烤随吃,吃时在豆腐上抹上辣酱、麻油等佐料,入口更为鲜美。
五城豆腐干是黄山著名特产,传统工艺,祖传配方。
相传乾隆皇帝游齐云山时,山上道长设素斋宴请皇上,乾隆有幸尝到五城豆腐干的美味,连连称赞道:“真是天下第一美食。”
石头馃用猪五花肉丁和炒黄豆粉拌成馅心,用面皮包上,收口捏紧,用木碾推擀成圆饼形状,然后放在平锅中炕烙,每个饼子上放置一块石头(现在仍放一块特制的砖头)压着,放石头的目的是为了均匀地传热,以使馅心熟透,边炕边按动石头(饼子不用翻身),促使内部油脂渗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
咬开后香气扑鼻,滋润味美,如配汤食用,其味更佳。馃是当地人的俗称,制作中用石头压,故称石头馃,亦称黄豆肉馃。
深渡包袱是歙县古渡口深渡镇类似馄饨的一种小吃,因形如包袱,故名,具有浓厚的山区特色。
深渡是旧徽州歙县一个古渡口,由浙江方向出入徽州的客商大多经此渡口。明清时行商多背包袱旅行,深渡的饮食摊主遂仿其形,创制出一种在馄饨皮上放上馅,卷包成如商人背负的包袱形状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