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为江苏聚龙国际建材物资交易港有限公司,地址是扬州市运河北路199号(运河北路和物港路交汇处),电话:0514-87991999,87991666,传真:87991777
民国17-27年极盛之时,寺院住持、僧众曾达300多人。被誉为福建省上四府第一大刹。明溪、宁化、建宁、泰宁以及江西等地前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民国20年、24年、27年曾数次举行过规模盛大的皈依、三坛清净大戒仪式,每次来自县内和其它邻县及海内外受戒的僧尼达400-1000多人。民国22年建荣法师在该寺设坛讲经,各地僧众300多人前往听讲。该寺名僧辈出,圆澈法师(曾任中国佛教协会秘书长)、广贤法师(曾任美国纽约福寿寺方丈、美国佛教协会会长)、盛慧法师(曾任福州涌泉寺方丈)等青年时期均先后在此出家。现任美国佛教联合会会长、纽约市布碌仑区瑞光寺的首任住持瑞法法师(俗名刘小荣)青年时期也是在聚龙寺剃度出家,他曾获纽约市大学约克学院(YorkCollegeoftheCityUniversityofNewYork)社会工作系学士学位(BachelordegreeinSocialWorkProgRAMatYorkcollege)。

抗日战争时期,该寺僧人流散外地,至民国35年寺内常住僧人还达116人。1958年全体僧侣下山集训。1959-1966年6月,寺内僧人仅有40-50人不等。“文革”四旧期间全寺僧侣被迫还俗,佛像、经书烧毁,寺庙被拆。1978年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4年原聚龙禅寺僧人释广涌(后为该寺住持)在该寺旧址上按原貌重建庙宇,并塑佛像。到2002年已建成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斋堂、寮房等50余间,建筑面积2295平方米,与三三九大建筑每每相对,相映成趣,是按古代旧址恢复旧貌。该寺于1985年12月对外开放,1987年1月5日广贤法师由美国回国,在圆澈法师的陪同下到该寺拜祖,并题诗:“寿山顶上聚龙寺,境腾人称雅致坪。古刹重开空界净,法雷再震梵音清。翠怀千嶂云浮练,秀拱三门锦作屏。北美儿孙朝祖塔,可知重洋遍寰赢。”1991年,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题词“大雄宝殿”。2003年寺内又增加了许多年青僧侣,重新整顿寺内,建全班子,使禅院焕然一新。
据《三明史略》在其(宗教发展)一则中提到:“该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对明溪的佛教发展起到了统领和牵头作用,而且对于整个闽西、闽西北的佛教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宁化县志。宗教章》载:“佛教曹洞宗由江西传至福州西禅寺、鼓山涌泉寺、建宁报国寺、明溪瓦子坪聚龙寺,其后传至宁化。”明溪境内许多寺庙为聚龙寺弟子所建,如瀚仙觉圣寺为宋代聚龙寺第三代祖师的大弟子所建,盖洋聚灵寺为宋朝末年聚龙寺余姓僧人下山到此传佛所建。该寺弟子们还先后将佛教传往宁化、建宁、将乐、长汀、江西石城、广昌以及广东粤北一带,促进了这些地区的佛教发展。因此,闽西、赣南、粤北的佛教寺院都把枫溪聚龙禅寺视为发祥地。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纽约)等地的佛教界人士也派人前来聚龙禅寺朝圣或致函问候。
飞猪上还可以查看更多有关于聚龙古寺的介绍和玩法还有周边的景点
曾经失眠时,发明了一种自我催眠法,想象自己漫步在由青石板路铺成的逐级而上的石阶,两边是绿树红花,沿石阶慢慢向上,耳边是啾啾鸟鸣和潺潺流水的声音,行至顶端,是一个绿瓦红墙的小屋,门口站着一个优雅的路人冲我微笑着,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原本认为只有在梦里才有这般美妙的地方,读了车凤老师写的《境由心生》——一个中国小镇的文明生态与文化哲学这本书后,猛然发现原来我心心念念的地方就是书中所写的聚龙小镇,而且聚龙小镇比我想象的地方还要美好许多。
聚龙小镇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是当地两位有才华有思想的家乡人郭无争与郭振辉历经10年时间精心建设起来的,小镇背山面水,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34个省份的6000余户业主安家落户。
在小镇,如果你想锻炼身体,这里有体育中心,有居民自发组织成立的登山协会、羽毛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游泳协会、长跑协会、蓝球协会、自行车学会。
在小镇,如果你想休闲养生,这里有医疗保健中心,由居民自愿成立的太极协会、棋牌协会、钓鱼协会、瑜伽俱乐部等让你随意选择和参与。
在小镇,如果你想交流学习,这里有聚龙外国语学校、聚龙美术馆、聚龙书院、聚龙小镇书屋,你可以参加读书交流活动、书画培训、传统文化论坛、文化沙龙,在小镇书屋免费借阅书籍。
你可以在湖心岛喝杯咖啡,在廊桥听泉音乐茶舍聆听一曲古典音乐,在吻峰台一览湖光山色,在聚龙会客厅邀三五好友品茗聊天,到来去生活空间研习香道,单凭这些,已足以让我们驻足,但仅靠这些,不足以称“聚龙”,小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的管理和文化。
第一是以居地化居民。由创使人郭无争建立人间世外桃源的个人理想,带动核心管理团队几个人的理想,进而带动一批批员工和业主一群人的理想。也是由最初郭无争和郭振辉的个人亲力亲为,以修已身践行文明,带动整个小镇社会风气的整体提升。比如,两位闲暇之余经常在聚龙湖畔捡拾垃圾,见了陌生人也会主动先打招呼等,用自己的文明行为带动小镇人共同挑战没有人情味的都市生活圈。
小镇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社区文化已经成为社会改造和治理的样本,十年磨一镇,人人向往之,但小镇规模有限,我们不可能都蜂拥而至,我们能做的就是借鉴小区的先进模式,让更多“聚龙”崛起于全国各地。个人总结了如下两点可借鉴之处:
一是借鉴小镇的文化定位。小镇的以居地化居民、家文化、16字核心价值观更多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如果其他地方想效仿,必须深入了解传统文化,还必须形成一种上行下效整体联动机制,让确定好的文化理念得到贯彻执行,务求实效,不只是口头上提一提,空有理论框架。
二是借鉴小镇的物管模式。我们通常居住的小镇都是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两张皮,业主通过业主委员会监督物业,但效果并不明显,导致物业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居民不交物业费,物业公司以收不上物业费为由更加不给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恶性循环。如果小区物业服务公司多吸纳小区住户提供服务,居民的自主服务意识就会增强,业主委员会亦可取消。
有句流行语是“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但是倘若人人都生活在像“聚龙小镇”这个世间桃源,则身心皆有归宿,愿“聚龙”成巨龙遍步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