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那么四川乐山大佛汗青沿革有哪些呢?

1、古代营造、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称的凶猛,舟辑至此每每被倾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经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建议,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2、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最先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辰,海通僧人就归天了。海通身后,工程一度间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因为工程浩荡,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辰,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建筑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积极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落成。
3、现代维护。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最先施工前打围关闭。2019年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急救性掩护前期研究及勘察事情竣事,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参观平台从头开放。
以上就是对于四川乐山大佛汗青沿革有哪些的相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