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的内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

2024-06-14 03:22:38 浏览

货币制度的基础条件之一是要有确定的币材

汇率制度的内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

货币单位是国家规定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变现为国家规定的货币名称。在金属货币的条件下,需要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金属量。一旦规定了货币单位及其等分,就有了统一的价格标准,货币能更准确地发挥计价流通的作用。

进入流通领域的货币被称为“通货”,通货可区分为本位币和辅币。

本位币是一国货币制度中的基本通货,它是国家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单位,也称主币。如中国大陆唯一法定货币为人民币,所以这时我们也把人民币称为本币。 辅币,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多为金属铸造的硬币,也有些纸制的纸币。

本位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无限法偿能力,不管支付的金额有多大,债权人或者卖家都不能拒绝接受。

五、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

金融市场中规定的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主要分为: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限制铸造、信用货币的分散发行与集中垄断发行。

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为约束货币发行规模、维护货币信用而制定的,要求货币发行者在发行货币时必须以某种金属或资产作为发行准备。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以法律规定的贵金属作为发行准备;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各国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内容比较复杂,一般包括现金准备和证券准备两大类。

         固定汇率制度 (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是国家间货币采用固定兑换比率进行交换的制度。

一国政府把本国货币的价值固定对应单一其他国家货币,或一些其他货币,或者另一种衡量价值,例如黄金。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分为1880-1914年金本位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和1944-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也称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两个阶段。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

  (1)采取钉住汇率制度,即本国货币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保持汇率相对固定;

  (3)本国货币不能自由兑换外国货币。

  汇率制度又称汇率安排:指各国或国际社会对于确定、维持、调整与管理汇率的原则、方法、方式和机构等所作出的系统规定。传统上,按照汇率变动的幅度,汇率制度被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指以本位货币本身或法定含金量为确定汇率的基准,汇率比较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固定汇率制度。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货币基础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

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首要货币政策目标,在联系汇率制度的架构内,通过稳健的外汇基金管理、货币操作及其他适当的措施,维持汇率稳定。

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s)固定汇率制(fixed exchange rate system)中间制度汇率,包括目标区或目标带汇率(细分为Bergsten-Williamson目标区和Krugmen-ERM目标区两种)、爬行钉住(细分为指数化的钉住和预先申明的爬行)、一篮子钉住和可调整的钉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