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济即斐济共和国。曾为英国殖民地,1970年10月10日独立。位于西太平洋中心,为岛国。面积18333平方公里。1989年人口为72.7万。首都苏瓦。

1989年新宪法草案规定实行共和政体,议会设酋长院(参议院)和代表院(众议院)。经济以农业为主。是联合国给予援助国之一。1970年10月13日加入联合国。
主要出口糖、黄金、鱼、椰油、木材等。交通运输发达,为南太地区交通枢纽。文教事业在南太平洋岛国中较发达。主要报刊有英文版《斐济时报》。
斐济政府主张同所有国家发展关系,继续保持同西方国家的传统关系,希望恢复斐在英联邦的成员国地位。积极发展与邻国的关系,重视保护和促进斐在国外的经济利益。外交重点从传统依赖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转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谋求发展贸易关系和寻求外援及投资的多元化。
斐济是斐济共和国,英语:TheRepublicofFiji;斐济语:MatanituTugalalaoViti,简称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瓦努阿图以东、汤加以西、图瓦卢以南,陆地面积18333平方公里,海洋专属经济区面积129万平方公里。由332个岛屿组成,其中106个有人居住。公元前1500年就有人居住。
全国共有2个直辖市、4大行政区和14个省,苏瓦和劳托卡为直辖市。行政大区分别是中央大区、西部大区、北部大区和东部大区。
1643年,荷兰航海者阿贝尔·塔斯曼首先来到斐济,19世纪上半叶欧洲人开始移入。
1874年,斐济沦为英国殖民地。
1879~1916年,大批印度人作为英国“殖民制糖公司”的合同工到此种植甘蔗。
1970年10月10日,斐济独立,并成为英联邦成员。
1987年,斐济政变后改称共和国,并脱离英联邦。
1990年,斐济通过新宪法确立国名为“斐济主权民主共和国”。
1997年7月,斐济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斐济群岛共和国”。
2009年,斐济改国名为“斐济共和国”。
斐济是太平洋岛国中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渔业、森林资源丰富,有金、银、铜、铝土等矿藏。制糖业、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支柱。斐重视发展民族经济,强调发展私营企业,建立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投资和出口,逐步把斐经济发展成“高增长、低税收、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
人口斐济岛上至今依然保有许多传统习俗,例如将深海中的鱼群呼唤到浅海,以利捕捉的神奇颂唱仪式、传统的走火仪式等,都是斐济至今仍未消逝的神秘传统。
斐济部落,维兜兜族少女举行成年礼,要遭受蚂蚁啃咬之苦。这代表,当地人希望她们能够承受的住痛苦,同时也像蚂蚁一样团结。而提库纳族少女在成人礼上要剪去全部头发只在头顶留一小撮头发,此举是为了表示传宗接代,而那撮头发适合祖先联系的一个桥梁。
同时,边上有族人打鼓,吟唱。然后有专人拿针穿过少女的耳朵留下耳洞,如果为了防止小婴儿将来不能安然度过成人礼,所以也可以提前穿耳洞是父母对孩子将来幸福生活的寄望。
斐济是大洋洲的国家,属于大洋洲。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32个岛屿组成,其中106个岛屿有人居住。多为珊瑚礁环绕的火山岛,主要有维提岛和瓦努阿岛等。
斐济就是一个太平洋岛国,属于大洋洲,斐济共和国位于浪漫的南太平洋中心,180度国际日期变更线穿过该群岛。斐济陆地总面积1.83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129万平方公里。
斐济气候特征简介。
斐济气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冷热适中,气温一般保持22~32℃之间。每年5~10月盛行凉爽的东南信风,是一年中相对干燥的季节;雨季则从11月持续到次年4月,其间风向多变,气温最高可达35℃左右,湿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