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结束后,德国赔偿的1320亿金马克(是金马克,不是马克,弄清楚其中的区别),相当于当时的美元330亿如果不计这中间几十年的汇率变化,大概相当于白银444亿两。

金本位货币是一种货币制度,即国家将其货币与一定量的黄金挂钩,使其在国内外的价值得以稳定。以下是一些历史上采用金本位货币制度的国家或地区:
1. 美国:美国在1879年至1933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即将美元与黄金以固定汇率兑换。这意味着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量决定了美元的供应量。
2. 英国:英国在1816年至1931年实行金本位制度。英镑与黄金以固定汇率兑换,英国央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
3. 法国:法国在1803年至1936年实行金本位制度,其中最著名的是拉丁金本位制度(étalon-or),法国法郎与黄金等值兑换。
4. 德国:德国在1871年至1914年间实行金本位制度,即金马克制度(Goldmark)。
需要注意的是,金本位货币制度在20世纪初普遍被废除,转向了以法定货币为基准的纸币制度。因此,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货币都不再采用金本位制。
金本位货币有以下几种:1. 黄金本位货币:指一种以黄金作为货币发行和储备的货币体系。在这种系统中,货币的发行和价值与黄金的量和价值相对应。2. 银本位货币:指一种以银作为货币发行和储备的货币体系。在银本位制度下,货币的价值和发行与银的价值和量相联系。3. 双本位货币:指一种同时以黄金和银作为货币发行和储备的货币体系。这种制度可以同时利用黄金和银的优势。以上是金本位货币的几种主要类型。这些货币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国家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金本位货币的使用有助于稳定货币价值和促进国际贸易,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挑战和局限性。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其主要形式有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2、银本位制是指以白银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中银本位的历史要早于金本位。银本位制的运行原理类似于金本位制,主要不同点在于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其名义价值与实际含有的白银价值一致。银本位分为银两本位与银币本位。
德国使用的货币是欧元,1948年6月20日,德国实行货币改革,联邦德国马克代替帝国马克成为德国的合法货币。1990年10月3日,马克成为德国合法流通货币,并称为德国马克,芬尼(Pfennig)为辅币。2002年1月1日,德国货币由马克更改该为欧元。
1873年,德意志统一后发行德国马克,称为金马克(gold mark)。1941年,德国印制大量纸币,称为纸马克(Papiermark)。战争后,德国境内通货膨胀严重,再次实行币制改革,使用新货币“德意志马克”。1990年东德西德统一后,德意志银行发行德国马克(德文 DEutsche M ark)——DEM。
2002年,欧元 (EURO)代替德国马克成为德国流通的法定货币。德国作为欧盟的创始国成为首批使用欧元的国家之一。使用欧元作为法定货币的19个国家组成了欧元区,2022年7月欧元区开始使用统一货币——欧元(Euro),汇率为1欧元≈1.956马克,1德国马克=100芬尼≈3.6304人民币,1欧元=7.6989人民币。德国人依然保持对马克保留想念,因为它代表着那个时代德国的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