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版图的西南角,有一座“天府之国”——四川。阆中古城就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的阆中市,这里被称之为“天下第一江山”,也被称之为风水之都。在《说文解字》中,对阆的解释是:“阆,门高也。”,这古城位于阆山阆水之中,因此得名阆中。阆中古城三面环水,四面围山,山水环绕,山水城浑然一体。其地理位置的选取也是遵从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的原理,颇有考究,因此是中国的风水文化著名观光地之一。

三国文化也是阆中文化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张飞在阆中驻7年,曾取得保护阆中的胜利,但最后不幸被部下杀害。后人为了纪念他,便修建了“汉桓侯祠”,也叫张飞庙。这里最初于1700多年前建造,后经明清修复保留至今,是典型的四合院古建筑,山门、东西厢房、前后殿等建筑样式一个不落,因此占地面积约有5000多平米,规模十分之大,也称得上三国的著名故事。
哪里宗教文化也在阆中古城流传甚广,从道教、佛教,到伊斯兰教、基督教,每一种宗教文化,在阆中古城都有相应的道观或者寺庙等,有文章说,这一县之地,竟汇聚多种宗教文化,实属罕见。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但是在阆中古城也有滕王阁景区,因为元婴曾在此镇守。景区内有著名的唐代佛塔,是典型的建筑形式。
古城比古镇更是美丽。自由穿梭游行其中,你都是踏在古街巷的青石板上,纵横分布的古街巷将每一处都连接起来,而每一处又各有特色,并且因此命名,如白果树街、状元街、醋坊街等,颇有意思。大街小巷的周围更多的是古院落,古院落建筑群既有北方的四合院元素、也有江南的园林样式,经结合便有了如今的阆中古城的建筑模样。木质的悬梁,青色的瓦片,坚硬的石柱等构成了一个个院落。院落还有一个特色——古窗花,不论是木质还是石质,一经匠人的雕刻之手,便形成了“福、禄、寿、喜”等灵动的样式各异的图案。将唐宋以来的民间文化一展无遗。
阆中古城的小吃美食也颇多。在街巷上,有些一侧是现代风格,一侧是古代风格;有些整条街都是古建筑下的特色美食。张飞牛肉、白糖蒸馍都人气颇高。
每一处古城或古镇,在现今的发展中都会随着游客的到来而慢慢做出变化,也就是我们口中说的商业化,但是在阆中古城,它的商业化气息并不重,没有那种浮躁,你仍然会有不枉此行的感觉。
蓝天白云之下,高耸的群山之间,一条名叫杂谷脑的河流将薛城镇一分为二,一边是车辆繁华的新街区,317国道经过于此,街上饭馆商铺林立,商贩们热火朝天地做着过路人的生意;一边是安静的老街区,镇上人过着平静而普通的生活。这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镇,同时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
位于四川西部内陆高山峡谷腹心地带的薛城镇,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它距离理县县城23公里,距离省会成都180公里左右。这里主要生活着羌族和一些藏、汉民族,地处藏羌文化走廊核心地带上。
薛城,古为氐羌之地,在公元111年汉武帝时期被纳入华夏版图,公元584年隋朝时期置薛城戍,公元628年唐贞观时期置薛城县,此后在五代、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历代均设县治于此,直到解放后才撤县为镇,距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
因薛城“东屏锦官之秀,西峙岷山之雄,南望全炉之险,北扼诸番之吭”之要冲,自汉武帝建置以来,历代皆为边境重镇和州县治地。尤其是从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年间至公元907年唐亡时期,唐朝与吐蕃之间长期战争不断,薛城作为当时唐王朝的边防重地,起到保卫边防和对西域的控制作用。
如今的薛城镇早已没有战乱的纷扰,它只是一座不为人知的安静小镇,但走进薛城,走进老街区,那一座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遗迹,如筹边楼、宁江门城址、红军石刻标语、薛城老街等,其中不少建筑仍然至今保留着唐代风韵,使人从中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历史。
筹边楼是整个古城最著名也最耀眼的建筑景点,它位于薛城镇民俗博物馆内一块突兀的天然岩石顶上,建筑由通高7.9米的岩石台基和通高18米的二层木楼两部分组成,为正方形二层单檐歇山顶式,素筒瓦屋面,配勾头滴水,穿斗式梁架结构,古朴而雄伟。
筹边楼因薛城而成,薛城因筹边楼而著。公元830年,唐王朝任命一代名臣李德裕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理边关,李德裕来到薛城,为了加强戒备,激励士气,商议边事,于是便修建了筹边楼。只是历经上千年风雨,原来的筹边楼早已被毁,如今的筹边楼为1871年同治年间重建。
登楼眺望,大唐遗风的薛城古镇新貌尽收眼底。当年,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被发配边关来到薛城,因仰慕李德裕的德政和人品,在筹边楼提笔写下了“凭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的千古绝唱。筹边楼不仅是唐朝与吐蕃在川西地区军事对峙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是藏、羌、汉各族人民厌恶战争、热爱和平的象征,如今已被列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薛城老街的东入口处,是古代薛城城池宁江门城址,该城门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年间因水患被冲毁,乾隆年间重建,现存宁江门是清代理藩府城址残余的较完好的门洞,城门宽2.75米,高6.5米,厚1.77米,拱形顶,均由条石砌成,所附城墙由片石砌成。城门洞上题记年代为“乾隆五年”,上有“宁江门”、“保障边陲”石刻字样,为建城时所刻,是古代薛城在政治、军事上重要地位的体现。
在宁江门城址门洞上还有红军石刻标语,为1935年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过此地所凿刻,标语共三幅,至今保存完好,引人注目。它是红军长征路过理县的历史见证,是红军长征中留下的保存完好的革命文物,如今已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除却边陲境地、军事重镇,古时的薛城还有少有人知的迷人美景,因境内奇异的地形造就了独特的“薛城十景”:狮头望月、熊耳秋风、陇山古雪、沱水东流、石门遗响、笔架献奇、箭山晚照、夷关暮笳、古灯夜明、封侯挂印,至今引人入胜。唐代女诗人薛涛曾吟诗赞美薛城:“梓潼塔下南沟水,笔架奇峰穿入云,高登熊耳望美景,赛过江南是薛城”。
刀光剑影早已褪去,边陲重地也已成历史,现在的古城里人们过着安定平稳的生活,只有唐代筹边楼和清代宁江门依然屹立在这块土地上,向人们诉说着薛城过去的峥嵘岁月和辉煌。
在四川阿坝自治州茂县境内,有一处省级风景区,叫叠溪海子。海子周围青山环抱,湖岸翠草丛生,湖水碧波荡漾,景色十分优美。
可是,就在这如画的美景下面,却埋藏着一座千年古城——叠溪城。
古叠溪城,地处川西平原,通松潘草地,是四川通往青海、甘肃的交通要塞。自从汉代起,就有了雏形,到了唐代,更是军事重镇,距今已过千年。
当地老山民讲:80多年前,叠溪城热闹得很,整个古镇全是瓦房,人口又多,镇上还有戏台、寺庙、祠堂,古镇长长的街道上人来车往,可是后来,都没了……
原来,叠溪城在80多年前一场大地震中,被堰塞湖深埋湖底,而那些堰塞湖,后来就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美丽海子。
那场地震,发生在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震级7.5,震中就是叠溪古城。
我们都知道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级8.0,那次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距离茂县叠溪只有150公里。
那时的叠溪城,房屋根本没有抗震能力,在地震发生的短短几分钟内,城中心部分笔直陷落。有的地方地缝落差达500~600米,附近的21个羌寨全部覆灭。
四周的山峰崩塌,倾泻而下,堵塞了岷江,形成11个堰塞湖,将叠溪城整个淹没。
四川省地震局记载中说,有感范围北至陕西西安,南至云南昭通,东到万县,西抵阿坝。极震地区烈度为10度,极震区面积约209平方公里……
地震后,岷江上游阴雨绵绵,高160多米的叠溪坝崩溃,积水倾湖而出,夹带泥沙巨石,沿江而下,江中浪头高达20米,吼声震天,10里之外都可听见。
这么强的地震,损失究竟有多大?
2018年10月,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在他的最新调查报告中说:叠溪周围30里的山陵川泽全部崩坏,方圆上百公里为重灾区,死6800多人。洪水溃决,又将灌县(现都江堰市)大部分村镇冲没,死2500多人……
受灾最重的首数叠溪城,毁坏房屋276所,城中遇难人口500余人,幸存者15人……
常教授估计:叠溪大地震,造成至少9800多人遇难。
但当地有老人说,当时叠溪城那几天恰逢阴历赶“城隍会”,游人客商多得起串串,城里还驻扎有军队……“遇难500余人”,应当只是叠溪城中常住人口,到底有多少人被埋入地下,谁也说不清楚。
地震发生后,四川各地都组织了救灾。
在叠溪“点将台”旁所刻《叠溪积水疏导纪念碑》上说:四川当局为善后拨款一万二千元,特派一名上校疏导,又派无线电台前往,同时成立疏导委员会、扶进会,监工委员会来叠溪。1934年4月,疏导第一期工程进度完成……
地震后,沿岷江及其支流松平沟、则百沟等都出现大规模山崩,填塞河谷形成挡水大坝,形成10余个地震湖。
其中,最大的三个是岷江干流上的大海子、小海子和叠溪堰。
现在的叠溪海子,不光是风景区,她还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地震遗址之一,同时是中国最大的地震堰塞湖遗址。
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科考教学人员前来观摩。
曾经有一个游客,在微博上写过他的游记,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
这名游客说,他入住叠溪海子景区后,突然上吐下泻,还伴有发烧,冒虚汗。问了同行的人,都没有类似他的情况,他就很奇怪。
结果,细细想来,可能是因为吃了西瓜。可是,一起吃西瓜的人都没事,就他一个人有事。
经过同行的人提醒,他才想起来,他在吃完西瓜后,又用旁边井水洗了脸,还喝了几口,那问题,就出在了井水上。
难道是井水不干净吗?他们问当地人,当地人告诉他,我们从来不喝井水,只用来洗东西。
结果,他们真就发现了有的井旁边牌子上写着:此井水不可饮用。
原来,在叠溪景区,有一种说法,说因为叠溪海子下面埋着上万人的尸骸,所以,井水不能喝。
这种说法有无根据?没去过的人不知道。
更悬的是,山里有人传说,在阴风惨惨的日子里,还能听见海子下面的冤魂野鬼在嚎哭呢。
没想到,在表面风景如画的海子背后,还有这些说法,这也给景区蒙上了一层神秘感。
现在的叠溪海子景区,是九寨沟、黄龙旅游沿线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的具体位置是:阿坝州茂县较场乡东南约2.5公里处,整个景区占地350多万平方米,全天候开放。
大部分游客,都是在游览叠溪海子时,第一次从导游口中,得知叠溪大地震的事。
有游客听完后,默默地拿出了水果,献在了湖边……这时,导游一般都会说,可以祭拜。
是啊,在我们欣赏美景的同时,只要想到,那场大地震让那么多同胞长眠于湖底,心里也会充满遗憾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