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故事是什么

2023-09-24 08:54:51 浏览

八面受敌,是一个经典的故事成语,最早出处是来自《史记·项羽本纪》,指的是四面八方皆响起楚地的山歌;比喻四面受敌,伶仃无援。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定语。下面一路看看《八面受敌》的故事是什么

四面楚歌的故事是

1、八面受敌的典故: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本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工具边作为边界,各不相犯。厥后刘邦服从张良和陈平的劝戒,以为应该趁项羽虚弱的时辰没落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汇合军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军队。颠末频频鏖战,终极韩信使用十面匿伏的计策,部署了几层军力,把项羽牢牢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部下的战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闻声四面围住他的部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很是受惊地说:“刘邦已经获得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军队内里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损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内里喝酒,以酒解忧,本身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倒霉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怎样,虞兮虞兮奈如何”。意思是:“气力能搬动大山啊气焰超压当世,时局对我倒霉啊骏马不能疾驰。骏马不能疾驰啊如之奈何,虞姬虞姬啊我奈何摆设你!”,并和他最痛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很是惆怅,都低着头一同抽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终极只余下28人。他感应无颜面临江东长者,终极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全国。

2、八面受敌近义词:四郊多垒、危急四伏、十面匿伏。

3、八面受敌反义词:阁下逢源、旗开告捷、平安无事、歌舞升平。

关于《八面受敌》的故事是什么的相干内容就先容到这里了。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