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珠尔指佛语部经典,包括显教和密教的经部和律部。丹珠尔指论部经典,包括经律的阐述和注疏、密教仪轨和其他部分。1680年刻成的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有甘珠尔1055部,丹珠尔3522部。1730年刻成的德格版中,有甘珠尔1114部,丹珠尔3559部,还没有收入西藏各派高僧的著述。在译经的基础上,后弘期佛教产生了许多教派,较大的派别有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较小的则有希解派、觉宇派、觉囊派、郭扎派、夏鲁派等。苯教在后弘期与佛教融合,其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佛教的一个派别。各派依据的经典不同,教义也各有差别。

首先,大藏经指的是一切三藏之编纂,而因语言文字不同大体能分为三种,即汉文大藏经,藏文大藏经,巴利文大藏经。其中,《甘珠尔》者,即藏文大藏经中的佛语部,其中摄经、律二藏。以藏、汉经典,皆多译自梵文之故,甘珠尔及汉文大藏经中,大部分经典是一样的。但有一些汉具而藏无,一些藏具而汉无,非佛语有异,乃得译不同,有的此翻译而彼没有。
而《甘珠尔》中汉地不具之经典,曾有统计,而尚无系统性之翻译,故而汉文亦不全含《甘珠尔》中一切经典。
依德格版《甘》目分六,律、般若、华严、宝积、经集、怛特罗。
其中律中尽有部之律及本事,汉文多具。
般若之中亦多摄于《大般若经》,略有《阿含》,然亦有汉文缺少者,诸如《二十五门般若》等。
华严、宝积二部,各为《大方广佛华严经》、《大宝积经》,汉文全具。
经集部中录余诸契经,汉多有不具。
由怛特罗部中,缺者颇多,此部分四:十万、古、时轮、咒集。
其中十万怛特罗部,尚有些许密教部中诸经同。
古怛特罗部中,已寥寥无几。
尔经时轮经疏之中,无一同者。前《时轮》、《胜乐》、《喜金刚》、《大威德》等根本续,皆未尝闻有译,仪轨略出。《密集续》者,近闻仁钦曲扎译师有译。
咒集之中,亦有同者。
故,甘珠尔今无系统性之翻译,零星译者略有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其中《甘珠尔》包括显密经律,主要为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为论藏,是释迦牟尼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
据统计,藏文大藏经(德格版)共收佛教经籍4569种。除佛教经、律、论外,尚有文法、诗歌、美术、逻辑、天文、历算、医药、工艺等。
《丹珠尔》。藏传佛教的文献极为丰富。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其中《甘珠尔》包括显密经律,主要为佛教的原始经典,《丹珠尔》为论藏,系释迦牟尼弟子对佛语的阐释和论述的译文集成。
大藏经《甘珠尔》有一百七十八部(包括《律》74部,《经》70部,《续》26部,《库》8部。内容涉及佛学、哲学、逻辑、文学、艺术、星相、医学、科学、工程等领域,是总汇藏民族本土文化知识的百科全书)。
丹珠尔有三百九十多部,这是青藏高原本土宗教文献和经典的总结,相当于古象雄时期藏地的全景式百科全书,至今仍对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习俗、心理素质、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发挥着深远的影响。
幸饶弥沃如来佛祖在《雍仲昌盛法界经》中开示说:“语句多如恒河沙,但千言万语终归不二法。”意思就是无论传授多少法门,多少了义法和不了义法,从所叙内容而言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我们的本性,除了本性别无佛,除了本性别无法,这就是不动摇的意思。
救度即是如果你学习它,了解它,就会帮你解决困惑、烦恼、自我和无明,因为它强调的是无我、无私的爱心,反对我执。“本性无我”就是本教的最高境界。
藏传佛教的派别差异既不像印度的小乘十八派是由于其遵行的戒律不同而分派,也有异于印度的大乘因其主张的教义不同而分派。
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不同修持教授、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和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而形成众多派别。这是藏传佛教的又一特点。
宁玛派(rnying—ma—ba)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一个派别。“宁玛”(rnying—ma)藏语意为“古”、“旧’,该派以传承弘扬吐蕃时期译传的旧密咒为主,故称为“旧”;其法统与吐蕃时期的佛教有直接传承关系,历史渊源早于后弘期出现的其他教派,故称为“古”。
通称“旧译密咒派”。它是最早传入西藏的密教并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内容,重视寻找和挖掘古代朗达玛灭佛时藏匿的经典。由于该教派僧人只戴红色僧帽,因而又称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