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首诗意蕴丰盛,抒怀虽低落抑郁,却吞吐天然,显得雄浑大气,心胸超然。那么《登岳阳楼》的创作配景是什么呢?

1、创作配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闭幕仅有两年,其时诗人处境艰巨,凄苦不堪,大哥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2、大历三年(768),杜甫脱离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起流落,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临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本身晚年流落无定,国度多难多灾,又难免感触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以上就是给列位带来的关于《登岳阳楼》的创作配景是什么的所有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