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渣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合渣过年”的民谚。

豆皮成品色泽乳白,有淡淡香味。恩施豆皮又分米豆皮,绿豆皮,包谷(玉米)豆皮,其中以米豆皮最受欢迎。在恩施的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豆皮,豆皮可谓是恩施美食中不可缺少的一味,也是恩施人生活的一部分。
格格”乃是用辣椒渣混和其他主料蒸出来的。在恩施街头的小饭馆门口你随处可见,有许多极小的蒸笼在旺火上蒸,而这蒸笼里的东西便是“格格”了。“格格”的品种有很多,有牛肉格格、羊肉格格、猪肉格格、肥肠格格等。
福宝山莼菜相传为古代神山所赐,是水中一珍,自晋代以来为历朝皇宫御案之贡品,皇室宫宴之佳肴。它可煮、可炒、可凉拌,尤其是与鱼肉、熟鸡、火腿、香肠等配在一起做汤,鲜嫩可口,风味独特,鲜脆、滑嫩如鱼髓、琼脂。
薇菜,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野生草本植物,俗称猫儿蕨、兰茎苔,用它来炒腊肉,色泽鲜艳,腊香味美。做法是:将薇菜用水冲洗,将腊肉(或火腿)切片、红甜椒切丝、生姜和大蒜切片待用。锅置灶上,放少许油,后置入小火锅,淋上香油及红油。最后撒上葱段即成。
“洋芋”就是土豆,在恩施的街头,有很多卖炕洋芋的小摊,清江河姊妹大桥上,几十个中老年妇女天天在人行道上卖炕洋芋。她们一般用特别小的那种洋芋,用恩施人专用的洋芋刮刮,薄薄地刮掉一层土豆皮。小炉子里烧着蜂窝煤,火上的平底锅中摆满了小洋芋,倒上熟菜油,盖上锅盖,细细地焖。过一会再翻一翻,一直到所有的洋芋都二面黄,再舀起来放进另一个锅中,加盐、辣椒、花椒、葱、姜、蒜,飞速翻炒几下,把这些佐料都在洋芋上拌匀了,就可以卖给人了。两块钱一小碗,捧在手里,用牙签戳了边走边吃,也是一件小乐事。
巴东神农溪出产的刁子鱼肉质细嫩、味美少刺,将它与姜丝、干椒、芝麻以及各种调味料一起用大火煸至皮脆里嫩,香辣无比,非常开胃。
在咸丰民间,每到炎夏季节,农家常用一种树叶来制作成“豆腐”食用。这种树叶作成的“豆腐”,乡下叫神豆腐或观音豆腐。传说是观音菩萨在灾荒之年点化穷人用这种树叶制作豆腐充饥度荒的。
特色饭菜以恩施,利川较多。其它县也有特色食品。请听我一一道来。
全州最负盛名的是油茶汤和腊猪蹄。八县市都能喝到,吃到。
恩施市最具特色的有田氏烧饼,炸酱豆皮。
利川市的神仙豆腐,酸渣肉。
巴东的羊肉面,绿葱坡的包谷饭。
建始的米切糖,花坪桃片糕。
宣恩人工养殖的红烧娃娃鱼。
咸丰的干闷竹鸡配锅巴洋芋饭,还有正宗的张关合渣。
来凤绿水的角角鱼配扬梅酒。
饭店鹤峰土鸡烧野板栗。
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等你来品味!
我是利川人,其他县市不好点评。给您推荐一下利川的美食,可以具体到某一个店。利川美食当然离不开莼菜、山药、柏杨豆干、土豆。从这几款食材衍生出来的菜品,几乎在利川所有餐馆都能吃到,就不一一介绍了。着重介绍几个特色的,汪营的海春酒楼主打卤菜和炒肥肠;汪营还有高压锅压的酸渣肉、魔芋鸭、青椒鸭。凉雾的海椒面鸭、南坪的紫苏教头烧鳝鱼;还有利川城里三毛酒家的肥肠(跟汪营不同风格)。利川的好吃太多,懒得一一写出来。有些在恩施能吃到,海春酒楼和三毛酒家的肥肠只能来利川吃。
我是来凤人,在宣恩吃过,恩施市吃过,利川吃过,咸丰吃过。建始,鹤峰,巴东没去过,就不晓得。
整的来说,我还是觉得来凤的东西最好吃。可能是因为习惯的原因。
来凤比较有特色的:油茶汤,米豆腐,绿豆皮,合渣,油粑粑都是比较有特色的。
利川比较出名的就是柏杨豆干其他地方就不知道
恩施市当然是炕洋芋,榨广椒和合渣。
我认为恩施市最出名的有张关合渣,油馅。利川最有名的是汪营鸭杂,来凤比较出名的还是角角鱼,宣恩烤烤活鱼。巴东茶店牛肉。
所以恩施吃的东西也差不多,跟重庆四川口味差不多,油辣为主。
恩施本地菜很多啊,肉类比如土家熏腊肉,家家都有,还有什么粉蒸肉,扣肉,总之是大口肉大口肉的习惯。
现在都汉化啦,平时做饭很多都是全国各地一样的家常菜。怎么方便怎么做,没什么特别讲究了。
最好亲自来恩施玩,就会知道恩施吃什么,哈哈!
巴东特产多呢,魔芋、宜红茶、五香豆腐干、玄参、大蒜、独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