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平潭这些地方是个不错的选择~
宽敞整洁的环岛路上,
古色古香的石头厝,
它们都将带给你美好的休闲时光。
说起石头厝,它是独具特色的平潭文化,既是人文风光,又是历史遗产。碉堡般的石头厝,以古色古香的身姿成就了平潭原生态景致,古往今来,吸引了许许多多人前来一睹风采。可以说,石头厝是平潭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记录着海岛民居的变迁。如今,在保护开发下,石头厝成了一座座满载沧桑的“历史馆”,作为平潭旅游新名片享誉盛名。
来平潭,不可错过的便是去感受一番海岛的石厝人家。穿梭在古朴的石头村落中,品味着海岛人民如石头般坚毅的性情,也不算辜负一次美好的旅行。
位于平潭君山东麓,背山面海。村中的石厝整齐集中,从高处俯瞰,只见村里成片的黛青色石厝俨然地排列在沿岸的山坡上。在碧海蓝天的衬托之下,质朴沧桑的石厝群落显得格外脱俗不凡,人在其间穿梭自如,好似走在画卷之中,满有诗情画意。
随着北港的不断发展,如今的北港以文创立村,成为一个别具风格的主题村落。这里开发的石厝民宿,无疑是亮点十足的,“老柴”咖啡、“石头会唱歌”,“古风草堂”,“石锣石鼓”??来到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古老石厝与现代旅游的水乳相融,不仅有传统建筑的魅力,还有文艺气息的熏陶。在村中游览,你必定会被这个村中和谐的一切所吸引,只想静静地在此驻足,感受闲暇时光。
位于君山北侧,背山面海,景色秀丽。村域总面积3.8平方公里,它规模虽小,但绚丽多彩。黛青色、砖褐色、淡黄色??各色石头垒砌成的石头厝,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五彩斑斓。
?水村村落形成于明代,距今五百多年了。全村传统建筑大都保存得非常好,占村庄总建筑面积百分之八十六。沿着村中的坡道,两旁排列着的都是古老的石厝,朴实无华。有些石厝已无人居住,年久失修,但荒废的石厝却也呈现出另一番景致。
位于苏澳镇钟门村,它偏安一隅,保留着最本真、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如同世外桃源般,美的不可方物。在这里,山岭、石厝、古树、海景相互掩映,营造出一个静谧和谐的山海村落。站在村口环顾猫头??村,村子依山而建,村中石厝风貌独特,一块块黛青色、赭色的石头交织垒砌起来,形成了一栋栋彩色的石头厝。经过改造后,古朴的石厝变成了一间间舒适的民宿,为游客打造优美的度假环境。
若是天朗气清,猫头??村的景色更为诱人。村中一棵巨大的榕树在风雨中飘摇百余年,陪伴着古老的石厝见证了沧海巨变。除了石头厝,猫头??村还有绝佳的海景,山头的背后还有几座风车正在风中转动,合着碧海蓝天共同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随着平潭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热潮已经逐渐从主岛辐射到周边离岛。虽然交通不便给离岛的旅游业带来了滞后性,却也保留了离岛原生态的景观特色。背上行囊,乘船到平潭离岛上去感受一下淳朴而悠闲的慢生活,也不乏是一种绝佳的体验。
大练岛与苏澳镇隔海相望,因水道泛涌,浪花如练而得名。岛上的石厝鳞次栉比,沿坡而上,每一座房子都面朝着大海,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无比淳朴自然的生活气息。说起大练岛上的特色,最令人趋之若鹜的兴许就是“通天门”。
通天门位于大练岛月举村,原是山脉延伸进大海的一处岬角,经过亿万年海水的拍打,岬角两侧的山石逐渐剥落、相通,渐而形成这雄伟大气的通天之门。正因其给人恢弘壮观之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探寻。
小练岛隶属于大练岛,那里风光秀丽,既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又有新鲜味美的生猛海味相伴,只要在岛上停留一晚,便能感受到内心凝息的平静感。在小练岛上,坐落着一片“塞上草原”,很多游客慕名前往,为了一睹草原风采。
这片草原位于小练岛正北的羊树尾山,登上山顶向下望去,远处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波涛拍打在黑色的礁石上,溅起阵阵浪花。一阵海风吹来,清爽而又略带咸湿。而这片茫茫草原正像是一大块地毯从上倾泻而下。下午时分,牛群就会陆陆续续到草原上吃草,蓝天碧海,映衬着草地,实在描绘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境界。
塘屿岛位于平潭岛最南端,属于南海乡管辖,海岛为扁长形,塘屿岛最南端的沙滩,为天然月牙形避风港式沙滩,可用于游泳冲浪的海滩岸线有1000多米,海水非常清澈。塘屿岛以优质的海滨沙滩和奇特的海蚀地貌而闻名,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塘屿岛上还可以看到仰卧的巨型全男性象形石人,体积超过乐山佛四倍的巨型石人——海坛天神,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
平潭环岛公路总长约200公里,其中的“君山后环线”被誉为平潭最美骑行路线。骑单车飞驰在这条公路上,碧海、沙滩、风车、渔船、石厝、绿林一览无余,你会迷醉在这原生态的海滨景色之中,并且爱上在这里的休闲时光。
1、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中楼乡—平原镇—苏澳镇—石牌洋
路况特点:乡间小路与公路为主,路况比较平整
2、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环岛路—三十六脚湖—南寨山景区
路况特点:平坦公路以及乡间小路,部分路段是山路,比较崎岖。
3、海岛国家森林公园—环岛路—坛南湾景区—将军山景区
路况特点:主要以公路为主,最后一段为陡坡路。
4、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中楼乡—国彩村—长江澳风力田—君山观石头厝
路况特点:以乡间小路和陡坡为主,可观赏景点较多。
良好干净的海域环境,品种繁多的鱼类资源,绵长的海岸线,让平潭成为了海钓天堂。细数平潭海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的80年代,那时的平潭兴起了“沉底钓”。后来,海钓活动频频出现,当地钓友越来越多,2012年举办了“海峡渔业周全国海钓赛”,让平潭进一步扬名。如今,海钓作为户外活动,越来越多人加入进来,当地海钓俱乐部林立,它已经不仅仅是渔村居民自娱自乐,而是全民热捧的时尚生活方式。
东庠岛是有名的海钓场,安全性能高。据了解,东庠岛的海域污染小,是多种洄游性鱼类索饵、产卵的良好场所,一年四季皆宜海钓。因而,东庠岛的鱼类品种较多,一般有黑鲷、大的石斑鱼、鲫鱼以及鲈鱼等。
位于敖东乡钱便澳大福湾一带的码头,风景秀丽,依山傍水,每年都有很多海钓爱好者到这里来钓黑鲷鱼或石斑鱼。若能逢上冬日暖阳,便可在码头尽情沐浴阳光,享受海钓的乐趣,也算是在假日里极好的休闲体验。
平潭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别称“东岚”,距福州128公里。
1992年平潭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全岛海岸蜿蜒曲折,岸线长达408公里,其中100多公里为优质海沙滩。
平潭北、东、南面的长江澳、海坛湾、坛南湾三大海滨沙滩,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符合海滨旅游沙滩的规定要求,而且面积大,相互连接,背后有葱郁的防护林带,海上有岛屿岩礁,组合条件好,湾向性好。坛南湾和海坛湾沙滩长度约有40公里,以每个游客平均拥有3平方米海滨沙滩计算,可容纳游客120万人以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
平潭的海蚀地貌甲天下。岛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星罗棋布,形态各异,或如双龙抱珠,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或如利鳄刺天,锐不可挡;或如海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令游客叹为观止。如:“半洋石帆”已认定是“天下奇观”、唯我独有;誉称“东海仙境”的海蚀造型系列,包括仙人井、仙人峰、仙人台、仙人洞以及金光灿烂、神奇莫测的“金观音”,雄奇壮丽,神秘诱人;高出海面15米为八闽第一大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风光旖旎,百态千姿;体积超过乐山佛四倍的巨型石人——海坛天神,造型奇特,形象逼真,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素有“石兽世界”之称的南寨石林群,巨岩交错,千姿百态,奇洞错列,佳境迭出.
景点:三十六脚湖仙人境沙雕节海滨风情海坛天神
南寨山石景半洋石帆等等
福州平潭县旅游景点简介
地方福州市唯一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平潭县内,景区总面积71平方公里,由石牌洋、海坛天神、东海仙境、南寨石景、将军山、坛南湾六个景区组成。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风景名胜区,1999年被列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得预备名单。
平潭素由“千礁岛县”之称,全县由126个岛702座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面积251平方公里,为全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距省会福州120公里,隔台湾海峡与台湾新竹相望,直线仅距68海里,石祖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处。
天风海涛铸就了海岛绚丽多彩得旅游风光,素有“海滨沙滩冠全国”、“海蚀地貌甲天下”之称。海滩以起伏和缓、坡度适中、沙质细软、晶莹洁白见长。迎着习习润润得海风漫步,走在那软软而略带弹性得沙滩上,使你禁不住幻想着在延伸着你得人生之路得辉煌,看着那连天得波涛,使你瞬间壮阔了了胸臆,胸中顿时鼓满了浩荡得天风。春夏之交时节,鱼汛始发,海面上波澜不惊,一碧万顷,上下天光、千帆竞发,更给海湾沙滩浴场画出绚丽多姿的背景,衬着大陆远方黛色的起伏山峦,构架出一副“衔远山、吞碧波、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壮丽宏大的画卷,令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有人说平潭海滨沙滩只是春夏之际才秀美,其实不然,因为这里的景色随寒暑之变而变,浓妆淡抹总相宜,秋至冬来,北风乍起、被风吹动的白沙如轻烟、如流云、如薄纱、激动不已、变幻无穷、置身其上,则有飘飘欲仙之感。
千礁百岛孕育了平潭独特的海岸风光。由于县境岛礁岸线受强烈上升的新构造运动,海蚀和风化销蚀,以及沿节理剧烈机械崩塌等共同作用,形成岸线绝壁悬崖、峭拔嶙峋,高插霄汉的石峰,拔地林立,巍峨雄险的海蚀柱凌波突起,光怪陆离的海蚀洞穴神奇莫测……这些遍布平潭沿海的海岸风光,壮阔雄奇、险幽深,给人以神秘、秀美、奇特、野趣的感受,更有惊心动魄、诡异刺激之感。如景区内最负盛名的石牌洋、海坛天神、东海仙境……石牌奇景系茫茫大海屹立两大海蚀石柱,高者33米、低的17米,巍峨挺拔、雄伟壮观。在晨曦夕照时刻,遥望石牌胜迹似舟船扬帆破浪前行……风天登临石牌礁盘,如履摇晃欲倾的巨轮甲板,惊涛骇浪脚下穿行而过,天风海涛耳边轰鸣、惊心动魄、更显得大海博大,石牌巍峨,其奇异险绝、实为中国之最、世界罕见;东海仙境中得仙人井,是平潭东海岸最诱人的去处,井深43米,井口直径约50米,井壁似刀劈斧削,极尽鬼斧神工,井底有3个洞口通海,惊涛裂岸,蛟龙入洞,井壁轰然,浪峰飞雪,如闻龙吟虎啸,故又称“仙井吼涛”,坐井观天,只见井口与蓝天相接,顿觉身入异境,与世隔绝,似乎只要沿着绝壁爬出井口,便是飘渺仙界……
秀甲天下的平潭海岸带旅游资源,既是有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日光、海滩的优势,而开展海滨度假的旅游,也具备夏威夷、百幕大等海岛的浪漫,而开展水上运动和修养等旅游,还具备美国、日本等开辟的海上公园,以及世界旅游者追求的品尝地方风味美食旅游、蜜月旅游、体育旅游、疗养旅游等各种功能,无疑具有特别诱人的魅力。
平潭好吃的东西还挺多的,从早餐到宵夜都能把你给包圆了。
第二个自然就是在平潭汽车站隔壁的十三妹咸埘店了,这只是离车站最近的一家,也是最方便的找到的,还有其他店味道也不比这家店差,每到节假日这里总是爆满的,所以如果真有想吃的朋友可以去街上走走,或者直接找个当地人一问,一般10分钟以内的路程就会有店。咸埘也称时来运转,是平潭独有的小吃,目前我是没在其他地方见过,咸埘是地瓜用石椿捶打成的皮,然后包着紫菜、虾仁、包菜、鱼肉等等,一口一个绝对满足你挑剔的味蕾,所有我吃过的朋友都说好吃,每次回老家都要帮他们带几盒来尝尝鲜。还有一个就是天长地久,这个也是用的石椿捶打的地瓜,然后里面包上花生碎、白砂糖、芝麻、葱碎,然后下锅炸,如果你是买的刚炸出来的千万别急着吃,要不然那个融化的白砂糖可能会把你嘴烫到起泡,口感就是表皮酥软,嚼着非常甜,因为地瓜本身就自带的甜味,喜欢吃甜的朋友强力推挤。
第四个就是八珍炒糕了,也是地瓜粉做的,加上花生、鱼干、鱿鱼、海蛎、瘦肉等等,然后焖加炒制作而成的,整个是粘稠的,入口有点嚼劲,Q弹爽滑一口闷。说到八珍炒糕不得不提到的一款美食就是薯粉结,也是用的地瓜粉做的,只是做法不一样是做成球状,然后下锅煮,配料基本差不多,吃起来的味道有点咸咸的,然后带上海鲜的鲜甜给人一种不一样的味蕾体验。
接下来我要说到的两种美食估计是店里吃不到的,是我外婆传到我妈妈手里的,在外面是没见过有卖这两种美食的,但是是我小时候乃至现在最喜欢的两道菜了。一道是用石椿捶打出来的地瓜,然后揉上跟薯粉结一样的食材,再下到锅里跟米线一起煮,这个跟薯粉结的区别就是新鲜的地瓜是带点甜味的,再加上口感没有那么Q弹,偏软糯,所以适合各个年龄层的人;第二个就是厚版锅边,厚度应该达到了锅边的十倍以上吧,材料差不多,但是对于吃锅边没感觉的人来说,这个就非常有嚼劲了,而且因为够厚所以里面的食材就能放的比较多了,花生应该是这道小吃的主角。
我妈总说我喜欢吃老一辈人的东西,可能跟我小时候跟着外婆外公长大有关吧,但是这些东西是真的好吃,而且已经深深的种在了我的脑海里,希望有机会来我家可以让你尝尝我从小到大都爱吃的美食。
平潭好玩的地方还是蛮多的,主要就是看你喜欢什么,想要怎么玩,只有自己先想清楚了再来看小白的攻略。
首先喜欢在海边玩的话可以去坛南湾、大福湾、长江澳风车田、石牌洋、龙凤头这些景点,海比较干净沙滩也很大;要是想要感受当地的渔民生活或者看下古香古色的石头厝,可以去北港村、猫头墘、东庠岛、国彩村、塘屿岛这些景点,有传统的石头厝还能入乡随俗亲身体会到生活的乐趣;还有就是想要爬山的可以去君山、将军山、南寨山这些景点,就很适合郊游的那种感觉,去踏踏青就不错啊;
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露营了,只要是有沙滩的地方都可以露营,像坛南湾、龙凤头、东庠岛等等,三五好友或一家人一起围着篝火,旁边放个烧烤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喜欢骑行的朋友可以直接把环岛路给骑个遍,当然路程中还会遇到非常多的景点,可以慢慢欣赏下来;
最后就是海钓了,只要是靠海的地方基本都有专门海钓的地方,比如大福湾、北港村、猫头墘、东庠岛等等,有些地方像石牌洋跟东海仙境那片还有提供出海钓鱼的服务,这才是真真正正能够体验到平潭渔民的生活,这种体验也是久久不能忘却的……还有非常多的玩法,在这边就不一一说明了,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看看其他攻略咯,有任何问题也可以直接问小白哈。
如果你想逛遍整个平潭,最佳的旅游攻略跟交通工具是什么?
首先想把平潭逛遍最好的交通工具是电动车,毕竟平潭很多村庄都是电动车穿行起来比较方便,如果单单只是想把平潭的景点逛遍最好的交通工具自然就是四轮了。接下来就来说说平潭有哪些景点了,先看看小白自己画的平潭岛景点地图吧!
这只是岛内的部分景点,有些小的新的景点小白都还没标出来,后期会慢慢完善,还有岛外的景点像塘屿岛也还没画出来。小白大概实地估算了一下,如果想把小白有标注位置的景点最快的时间走遍,需要大概4天的时间。当然前提还是要有交通工具,如果是自助游的话估计要一个礼拜了。有的景点比较近的半天可以玩两个,远一点的半天一个差不多了。从最南部的大福湾开始玩,一路到最北的石牌洋,具体的游玩路线可以看下《2019年春节最新平潭岛三日游攻略》这篇文章,当然还有许多其它更佳的旅游线路等着你去发现。
马上就是国庆长假了,是不是已经早就准备好了旅行计划了呢?别着急,如果选不对地方,不好意思,你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乌压压的人头,而这9个地方,人少景美,更重要的是交通更便利,推荐给大家!
在渔山列岛看日出是最佳的选择,站立到小岛顶处,极目眺望东方,日出的时候,海天一色,变换美妙,会令人感慨与大自然的神奇。在晴朗的天气里,站在灯塔处眺望远方,可以看到远方的海面上,白色的帆船随风远去,渔船来往。在海边钓鱼、捡贝壳,都令人流连忘返。当太阳落山,看点点渔火,吹着海风,也是舒适享受。
东甲岛位于福建省平潭县最南端海域,是一座远离大陆的偏僻荒岛,自然风光迤逦,有漂亮的沙滩,湛蓝的海水,四周还有各式各样的岩石,岛腹部有大片的平坦草地,入选2011首批开发无人岛名录,非常适合旅行。
三都岛——中国百名海洋宝岛之一,位于蕉城区东南部,是三都镇政府所在地。全岛面积26.94平方公里,周边海域面积120平方公里,澳内岛山环拱水深湾阔,郭沫若先生曾赞美到:“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
塘屿岛位于平潭岛最南端,属于南海乡管辖,海岛为扁长形,塘屿岛最南端的沙滩,为天然月牙形避风港式沙滩,可用于游泳冲浪的海滩岸线有1000多米,海水非常清澈,海浪高大约在30~50CM之间,海滩水流平缓。
养马岛,地处黄海之中,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距烟台市区30公里。相传秦始皇东巡时在此饲养御马,并封为“皇家养马岛”,养马岛因此得名。
岛上丘陵起伏,草木葱茏,山光海色,秀丽如画。
大鹿岛孤悬在烟波浩瀚的东海,距玉环坎门港6海里。常年被绿色所覆盖,山海风情并茂,如万顷碧波长缀的翡翠。相传古时天庭有只神鹿,因偷衔仙果撒于人间而被坠入东海,遂成块状鹿形的孤岛,故名大鹿岛。
“平潭怪石”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类似于“牡丹花开”的球状同心圆风化石蛋。石蛋内部和洋葱相仿,都是一层一层的,剖面呈同心圆圈状。
一旦双脚被淤泥吸住,就会很难拔出,而与此同时身体却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这时候,倘若再遇到潮汐返潮,后果将不堪设想。
如果打算去看海,估计没有几个人会将“福建”列入行程计划之内,更不用说是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的平潭岛了。事实上,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海岛不仅是我国第五大岛、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之一,并且还是大陆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约126公里)。
从地理位置上看,平潭岛左接福建海坛海峡,右临台湾海峡,四面环海,宛如镶嵌在碧波上的一颗明珠。整座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共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素有“千礁岛屿”之称。又因其主岛形似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神坛,所以平潭岛也被人们称作“海坛岛”。
石蛋、石牡丹、石烛台
虽说也有洁白柔软的沙滩、蜿蜒曲折的美丽海岸线,但平潭岛真正的精髓却不在海,而在于大海与陆地交接处的那些岩石。
平潭岛上的岩石千奇百怪,即使走遍世界也很难在别处看到。怪石静卧海边,有的如“海豚戏水”,跳跃腾空;有的又像“利鳄刺天”,锐不可当;更有“神龟登陆”,摇曳徐行……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这类“象形石”中,最负盛名同时也最大气磅礴的是“半洋石帆”和“海坛天神”。
半洋石帆(又称“石牌洋”),位于平潭岛苏沃镇看澳村西侧500多米的海面上,远远望去是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犹如一艘扬起双帆的大船正在乘风破浪地前进。其中东侧的海蚀柱高达33米,西侧的也有17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花岗岩风化海蚀柱。
在岛屿南面与半洋石帆相对应处,还有一块平卧着的,形似弥勒佛像的巨型灰白色花岗岩。这个“石弥勒”光头凸肚,双臂平直,耳喉俱全,身长330米,胸宽150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体型足足是四川乐山大佛的4倍。
除了上面这些大家伙,“平潭怪石”中数量最多,也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被称作“牡丹花开”的球状同心圆风化石蛋。石蛋内部和洋葱相仿,都是一层一层的,剖面呈同心圆圈状。有人曾经数过,这种石蛋分层最多的可达18圈之多,最少的也有三、五圈,而且每一圈之间的距离都非常匀称。
置身平潭岛,各种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阶地等海蚀地貌星罗棋布,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大有陶渊明笔下的“洋洋平潭,乃漱乃濯;邈邈遐景,载欣载瞩”之感。而这种诗人眼中的人文胜景,在地质学家看来却是一场来自岩石与大海间的持久抗衡:有专家指出,平潭岛上的岩层主要是花岗岩,花岗岩看似坚硬,其中却有很多节理缝隙,海水顺着节理透入后不断冲蚀剥蚀,最终把岩石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
水墨画、油画般的石头房子
除了用作观赏,在素有“光长石头不长草”之称的平潭岛,石头还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其中最主要的用处便是修房筑屋。
平潭岛上多岩石,加上四面临海,终年风大浪大,普通的建筑材料根本不耐“折腾”。于是平潭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他们先将石头加工成大小不一的方形石块砌成房屋主体,石屋的屋顶呈“人”字形,不留风雨檐;然后再用拱形瓦片铺盖,并在上面压上数不清的巨石以防大风掀瓦。
在平潭,只要有村落就有石头厝(石头房子)。千百年来,岛上居民住在石头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可见农家耕作,可听燕雀呢喃。”放眼望去,这些依山而建,傍海而居的石头厝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再到围墙和猪圈等,基本都是用花岗岩石料垒砌而成。甚至连村道巷子、取水的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也一律都是岩石垒就的。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石头厝的斑驳色彩。其中,岛上流水至东庠一带的石头厝多用火成岩建成,这种石头石质坚硬,颜色青墨中略带黑色,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它们的颜色由青墨色慢慢变成了黑色,远远望去,恍如一幅幅水墨画。而位于平潭岛最北端白胜村一带的石头厝,则一反这种淡雅水墨画风格,形成一种更热烈、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油画风格:鳞次栉比的石头房子浑身上下或红、或黄、或白、或灰,冷暖色调相接,画面明亮流畅,极富美感。
如果走近细看,可以发现平潭岛的石头房子主要有3种类型:四扇厝、竹篙厝,以及一种专门用来作为官邸府第的石头厝。其中,“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它类似于莆田的“四目厅”,通常是不出檐(屋檐不露头)的或只出半檐。
据当地人介绍:四扇厝样式以“单进四房”为主,左右四间房屋分布两侧;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
那么,平潭岛上的石头厝究竟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呢?《平潭县志》记载,汉代以前,平潭的民居多是简易的石渔竂,屋顶为“人”字形,板瓦盖顶,压瓦石,屋檐用瓦筒,以利于排水——这便是现在“石头厝”的前身。到了唐宋时期,石头厝发展为多间组合的平房排屋,每间宽2米多,深3米多,墙体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风。从清代中叶开始,平潭岛上结构完备的四扇厝终于出现……
在潮汐的缝隙里快速行走
对于摄影者来说,平潭岛上的风景除了海蚀地貌和石头厝之外,令人心动不已的还包括落日下的海滩、晚霞余晖,永不停息的海浪、废弃的斑驳木船,以及戴着亮丽头巾的清网、晒网、补网的美丽渔妇。
每天傍晚,当海面上传来一声又一声由远及近的马达声,刚刚还安详静谧的海滩便立马喧闹起来。早已等候在海滩上的妇女、孩子纷纷做好准备,只等船一靠岸,他们便向自己的丈夫、父亲奔去,分享收获的喜悦。
船刚靠岸,家家户户便忙活开了:强壮的汉子们忙着推船、扛船、拉网;女人们则一边帮着清点大大小小的篮筐中活蹦乱跳的鱼虾,一边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鱼贩们讨价还价;而孩子们则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互相打闹嬉笑。
古语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平潭人很懂得这个道理。和其他靠海吃饭的渔民一样,在平潭,除了那些驾驶大船远海捕捞的渔民,还有一些人依然在用最原始的方式近海捕鱼,他们被称为“讨小海的人”。
“讨小海”看似简单,其实还有些风险。由于网笼放置区域是在滩涂腹地,饱受海水浸渍,没膝深的厚厚淤泥会使行走变得十分困难,一不注意,双脚便会被淤泥吸住很难拔出,与此同时,身体也很容易失去平衡摔倒——倘若此时再遇到潮汐返潮,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讨海时,无论下海置网还是收获鱼虾都必须加快速度,争取时间尽快出海。
潮起潮落,雕刻刀一样的海风和海浪,不仅为世人精心雕琢出了一个海上仙山般的平潭岛,并“点石成金”,给予了平潭人建造彩色“石头城堡”的智慧和灵感,而且还在朦胧梦幻的落日余晖里,让潮水给讨海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