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成语典故是什么

2023-08-22 20:53:00 浏览

飞蛾扑火,汉语成语拼音是fēiépūhuǒ,那么网友们知道飞蛾扑火成语典故是什么吗?对于不知情的网友们,下面一路来相识一下吧。

扑火典故

1、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个名叫到溉的人,他幼年时怙恃双亡,成为一个孤儿,糊口十分艰巨。但他并未因此而退缩,有时间便潜心苦学,积聚了许多学问,成为一个聪敏有才的人。到溉为人豪迈,脾气直爽,厥后为朝廷所用,官至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2、到溉有个孙子,名叫荩,自小智慧过人,到溉十分喜欢他,一有时间就陪着他念书、写诗,养成了到荩喜爱诗文的好习惯。到荩成年时在诗文方面的成绩凌驾了到溉,颇得梁武帝的赞赏。

3、有一次,到溉与梁武帝谈天时,武帝恶作剧说:“你孙子的文章写得那样好,你的文章都是他为你代写的吧?”为此,梁武帝还写了一首名为《连珠》的诗,赏给了到溉。诗的大意是:用砚台磨出墨汁来写文章,挥起笔来很是自若。这时就像飞蛾扑火一样,完全健忘了自身吋能会扑灭。不外你已是年迈之人了,何不让你的孙子荩来取代你写文章呢?

4、不久到荩即被梁武帝录用为丹阳尹丞。

以上就是对于飞蛾扑火成语典故是什么的相干内容。

什么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