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个东什么寺东北寺庙有哪些

2023-08-11 16:42:56 浏览

东谷寺,属格鲁教寺庙,位于甘孜县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海拔3500米。在四通达乡达曲河东岸与奶龙河西岸的交汇点上,寺庙依山坐北朝南,有洛东公路连通。霍尔十三寺之一。东谷寺,为东谷寺第一世活佛达瓦嘉措在1417年所建。建寺以来,历代僧人在寺庙里留下了大量文物,尤其是该寺收藏的金佛、唐卡画等堪称藏区一绝。

1997年,曾于福建漳州、西藏林芝闭关四年的万行法师,再次关闭了这座山进行潜在的修炼。2002年,开始准备重建千年宝刹。2006年9月,该项目启动。2008年10月,东华禅寺正式落成,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投资1亿多元,建筑风格古朴,简单优雅。

东北有个东什么寺东北寺庙有哪些

寺庙(Temple)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多是汉藏融合的建筑风格。中国寺庙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沈阳市有很多著名的的寺庙,比如东陵公园报恩寺、中华寺、慈恩寺等等。接下来我就列举一下现在最新的沈阳十大著名寺庙排行榜也是沈阳香火最旺的十大寺庙

1.东陵公园报恩寺(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210号)

沈阳市东陵公园报恩寺,始建于大清初年间原为皇家(努尔哈赤)护陵荐亡之寺,后经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多次修建,经历风霜,历代兴废,使这座山水宝寺至今已无考究,传本法师从2005年6月份走进报恩寺十年如一日,披星带月。历尽千辛万苦,带领四众弟子,本着不攀缘,不化缘,一切随缘的精神,先将原来唯一的千手观音殿改建成为大雄宝殿(增供三如来,四大菩萨,十八罗汉圣像);随后改建库房等,继而开山凿洞,挖井引泉,建立护法殿堂。进而先后建起了天王殿、护法殿、钟鼓二楼、僧寮房、藏经楼、观音殿、城隍殿、黑妈妈殿、月老殿、念佛堂、歪脖老母殿以及一千六百平的居士楼等,短暂十年之内使这座古老的寺庙焕然一新。

2.般若寺(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若寺巷8号)

般若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河区大南街若寺巷8号。高僧古林禅师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修建,宣统元年(1909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两次重修。20世纪60年代中期遭到破坏,1979年后进行了维修,重塑佛像。1984年10月为建寺三百年纪念,又进行了修缮,并举行了佛像开光仪式。1985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慈恩寺(辽宁省沈阳市)

慈恩寺东临万泉河,有万柳塘公园、带状公园环绕,优雅而清净。寺内碑文有载“天聪二年复兴古刹”云云,清顺治元年(1644年)建成大殿、韦驮殿、两廊。后因年久失修而洇没。民国元年(1912年),步真和尚主持重修,先后建山门、天王殿、配殿、钟鼓楼、禅堂、念佛堂、两廊、比丘坛。民国八年(1930年)最后完成大雄宝殿。

4.中华寺(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

5.大佛寺(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

大佛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发现了唐朝遗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师弟常智法师再次主持重修。该寺为比丘尼修行道场,占地543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地藏殿的东、西山墙内各有碑铭,记载着建寺经过和重建地藏殿的概况。原有乾隆所书匾额和大铜佛,现已不存。

6.观音寺(辽宁省沈阳市)

观音寺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一所寺庙。现在的观音寺分为两大部分:从大门进去后看到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是后来才修建的。而在大雄宝殿的后面才是观音寺的原址。从大门进去,就是天王殿,观音寺的大门与天王殿相距很近,只有数米之距,天王殿的后面就是大雄宝殿。观音寺中绿色植物生长茂盛,在寺内可以看到杏树、核桃树等,并且都已经结果。在大雄宝殿的四周的绿地上种植了大量的三叶草,在其他寺庙很少见。据说三叶草每10万株中就会有一株产生变异变成四叶草。观音寺不是每天都开门,仅仅是逢初一、十五或者法会日的时候才开放。

7.华圣寺(辽宁省沈阳市)

华圣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高花乡,距离沈阳四十余公里,占地数百亩,是一座较大的寺庙。)华圣寺是一座以供奉观音为主的修行到场。进得山门,几只鹭鸟盘旋于寺庙的草丛之中,给寺庙凭添了一种瑞祥之气。寺庙显得很大气,建筑错落有序,几层大殿雄伟壮观。环绕寺庙的荷花池,荷花盛开,白的,洁白如玉,粉的,宛若朝霞。硕大的荷叶碧如翡翠,红色的草鱼穿梭其中。

8.大法寺(辽宁省沈阳市)

八王寺原名大法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边墙路112号。创建于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1638年(清崇德三年)重修。因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施舍银两重修庙宇,大法寺住持僧众为了感谢其施舍之恩,在寺院的左侧修了八王祠,从此就变成了阿济格的家庙,俗称八王寺,这就是八王寺之名的由来。大法寺寺在乾隆四年、同治十一年重修扩建,其规模更加宏伟壮观。

9.实胜寺(辽宁省沈阳市)

实胜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黄寺路二段12号。全称为莲花净土实胜寺,后金(清)太宗皇太极徵服蒙古察哈尔国后,得玛哈噶喇金佛,遂于崇德元年(1636年)敕令修建此寺,故亦称“皇寺”。又因实胜寺隶属喇嘛中的黄教,寺院建筑也是一片黄色,故俗称“黄寺”,是沈阳市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一座喇嘛庙。

10.长安寺(辽宁省沈阳市)

长安寺位于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6号,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寺内现存《大正藏》两部,石碑六通,其中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碑》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85年2月,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6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藏是每个旅行者的圣地。布达拉宫,更是那里的标志性建筑,在每个旅行者的心中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关于发源于那里的藏传佛教,也带有一分引人入胜的神秘。

在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有这样一处古寺,是东北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在这里,虽然没有西藏的神奇风光,但却足以感受如同西藏般的禅音缭绕。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顾名思义,这里是蒙古族聚居的地方。但奇妙的是,在这里,名声显赫的历史遗迹,竟然都与藏传佛教有关。海棠山、瑞应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蒙古人进军中原时,蒙古王室就开始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元王朝显赫一时,是最具影响力的宗教。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回到家乡,但是藏传佛教却在蒙古人中间扎根。到了清朝,蒙古王族的地位日益兴盛,藏传佛教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在蒙古族聚居的地方,藏传佛教的遗迹很多。瑞应寺,也在这时应运而生。

瑞应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是目前东北及东蒙地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藏传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

瑞应寺始建于公元1669年,属藏传佛教格鲁派,距今已有三百五十多年历史。

瑞应寺仿西藏布达拉宫之势,经过了35年的修建初具规模。康熙皇帝亲自为这座寺院取名为瑞应寺,并且钦赐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雕刻的金龙镶边的“瑞应寺”大匾。

道光年间,瑞应寺达到鼎盛,是当时八大国庙之一,占地18平方公里,建有寺庙97座,房舍3000多间,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当时瑞应寺兴盛到什么程度呢,有这样一句俗语——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每逢重大法会,钟鼓齐鸣、经声不绝、万民祈愿。

经道光皇帝恩准,瑞应寺成为集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东北及东蒙地区唯一一座拥有“政教合一”特权的特殊寺庙。就此,这里成为东北地区的宗教文化中心,有“东藏”的美誉。

大雄宝殿,也叫大经堂,是瑞应寺的原始古建筑,也是全寺的中心殿。

大经堂是藏式建筑典型代表。大殿楼顶前方正中央立饰着藏传佛教的铜铸镏金法轮,法轮两侧是用黄金制成的金鹿,相对而立。

大殿正门上悬挂着皇帝赐予的“瑞应寺”大匾。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祖、宗喀巴大师、弥勒佛、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均为身高七尺铜铸镏金塑像。

哲学院也称为萨尼特扎仓,始建于公元1765年,后遭破坏,于2006年开工复建,为主体二层、局部四层的纯木结构,是目前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藏式建筑。

萨尼特扎仓是研究哲学经义的学府,僧众在这里学习藏文、经文。

萨尼特扎仓主供佛为高达13米的铜鎏金弥勒佛,周围供奉有千尊文殊菩萨,还有宗喀巴大师、药师佛、观世音菩萨等镀金铜像。

在大雄宝殿西侧,坐落着一座金碧辉煌的藏式五层佛殿,这便是长寿殿,也称为延寿僧院或德丹阙陵。

长寿殿为藏汉结合式建筑,长寿殿内主供奉铜铸鎏金长寿佛,塑像20米高,两侧为尊胜佛母、白度母佛像,及一千尊0.5米高长寿佛。

在山门殿外修筑了如来八塔,纪念释迦牟尼佛一生的八大重要德行,所以又叫善士八塔。

瑞应寺的门票价格是30元,在美团APP上购买可以有优惠。从阜新市区广场就有直达瑞应寺的小客,十分钟左右就有一趟。

【建议收藏,以备旅游时参考关注我,给你看旅游干货】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