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谋略,那么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路来看解答。

1、不战而屈人之兵,出自《孙子兵法·谋攻》,原意为让仇人的部队损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到达完胜的目的。现多指不通过两边部队的兵刃的比武,便能使敌军屈服。
2、孙子说:权衡战役取胜的一般原则是,以能使敌国完备无损的克服于我为上策,而攻破敌国使其残破受损便略逊一筹;能使仇人一军(12500工钱一军)将士完备无缺全员克服为上策,而动武力击溃仇人一个军,便略逊一筹;能使仇人一旅(500工钱一旅)将士完备无缺全员克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仇人一个旅便略逊一筹;
3、能使仇人一卒(100工钱一卒)官兵全员克服为上策,击溃一卒兵众就差一等了;能使仇人一伍(5工钱一伍)士卒全员克服为上策,击溃一伍士卒就差一等了。以是攻无不克,虽然高超,但不是最高超的;在攻城之前,先让仇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批示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欠缺,底子无力抵挡,才是高超之中的最高超的。
以上的就是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先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