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查书,自己凑合着解解。楼主凑合着看看。

整首诗意境是高远的,但还有高到摸不着的地步。因为诗人还有希冀“晚钟翠霭,共话平生”之心。
天高地迥,路古山深。层叠的云与肃立的树让这一切更静。于纵横交错的石岩下读一卷书,全无红尘琐事(这里飞字用的特别好,把抽象的红尘具象成轻飘的尘烟,给人俗世种种,不过如是之感),溪水潺潺,清澄自若。(暗指诗人心境,属于借景抒情)
答者碎碎念:都要归隐山林了这么放不开,还要晚钟作伴……O(∩_∩)O~不如天女散花,迦叶一笑来的更让人心生向往……
一看到题目,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南宋诗人叶绍翁那首极著名的《游园不值》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倒不是笔者把题目写错了字,因为出墙头的确实有两枝红杏。“一枝红杏出墙头”出自另一首诗,那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马上作》。这一点恐怕许多人或是不知道或是没有引起注意。《马上作》也是一首七绝: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那么这里两翁是不是谁借用了谁的句子呢?这真是很难说,陆游这首诗作于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春天,(见朱东润《陆游传》),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作于何时很难推定,但从两翁的生活时代来看,陆翁的诗要早于叶翁的诗。当然即使叶翁的诗晚于陆翁的诗,我们也不能贸然推定是叶翁袭用陆翁的诗句。
可是有一种现象我们却都会注意到的,即叶绍翁的这首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而陆游这首诗却知之者甚少。文学史上这类现象并不少见,先出的反而不传,后来借用的或是偶合前人的却能广泛流传。但那多半是因为后作本身就精于前作。而陆游这首《马上作》,却并不比《游园不值》逊色,完全称得上陆游的七绝代表作之一,可惜的是由于人们对陆游诗歌抒情方式多样性的漠然,没有理解其中的寓意,因而对这首诗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考虑的话,这或许可说是一种接受迟误吧。
基于上面的认识,再来读读《马上作》,我们就不难体会其动人之处了。
一一八七年,赋闲在家的放翁又被任命为严州知事,为国尽忠的愿望再一次成为可能。在这之前,放翁在循例请求罢免时,因为给事中赵汝愚的弹劾,结果诏书下来,准予还乡,无须入都面奏。真的罢官还乡,这倒使陆游为自己愤愤不平了。他怎么可能真的一心一意去务农,他的心系着国家和民族,这在深深的灾难中挣扎着喘息着的国家和民族。“老夫壮气横九州,坐想提兵西海头,万骑吹笳行雪野,玉花乱点黑貂裘。”(《冬暖》)这一切当然是诗人的梦想,但也正是诗人急欲报国的体现。诗人的这种梦想,在罢官六年之后终于部分地实现了。尽管要去的严州远离陆游日夜渴望去冲锋杀敌前线,尽管这只是一个闲职,使人感到“杨柳不遮春色断”,杨柳细叶还没舒展,春色似乎尚未降临人间,但是诗人还是感到非常兴奋,觉得一切又充满希望,“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正所谓一阵风雨过去,柔和的阳光透过青色的云气又洒满了大地。往日的豪情又在陆游周身洋溢,未来的理想又在陆游眼前闪光。他不禁想到:我陆游的报国热望总是要实现的,你看,我今天不是又权知严州了吗?难道明日我就不可能再次驰骋大散关吗?不远的将来我就不可能率领“铁衣三万骑,为君王取旧山河”(《纵笔》)吗?形势险恶怕什么,抗金的时局哪里就真的没有春天、没有希望了吗?他不禁高唱:“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得意之情,不屈之志真可误用跃然纸上。这里自然包含了对那些阻挠他去实现理想者、对想毁败宋朝抗金大业者的嘲笑,你们这些人看看吧,不是还有我陆游为国出力吗?这也使人们想到陆游自己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不过这里是“杨柳不遮疑无春,红杏出墙报春信”。这里还使我们想到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你们那帮阻挠我实现理想的人到哪里去了?前度被你们贬逐的刘禹锡他今天却又来了!从“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中,我们不是也可以体会到这样的意境吗?
诗人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诗人那颗精诚报国的忠心,所有这些,便浇铸成这首《马上作》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如果我们可以把《马上作》和《游园不值》作番比较的话,《游园不值》自有它高出《马上作》的地方,但在表达思想内容的深刻上、表达方式的巧妙含蓄上,《马上作》却并不下于叶诗。因此《马上作》这首诗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当然,造成这种接受迟误,还有别的一些原因。比如,“杨柳不遮春色断”的意思不如“春色满园关不住”来得豁朗。此外,放翁传世诗作太多,使人目不暇接,恐怕也是《马上作》成了沧海遗珠的原因之一吧。
远远地指向在青绿色云气之中的城镇
醉中到白崖而归--陆游
醉眼朦胧万事空,今年痛饮瀼西东。
偶呼快马迎新月,却上轻舆御晚风。
行路八千常是客,丈夫五十未称翁。
乱山缺处如横线,遥指孤城翠霭中。
么读翻译:喝醉以后两眼看出去尽是模糊不清的样子,所有的世事也都是空无虚幻的。今年时常在山谷涧水的两岸畅快地喝酒。才命令属下准备快捷的马匹要去迎接刚升上来的弯月,却突然坐上轻便的轿子吹着晚上的风,好像驾驭着它一样。走过八千里的道路往往是过客,堂堂男子年满五十岁还称不上是老先生。没有秩序排列的山脉凹陷处好像纵横交错的线条,远远地指向在青绿色云气之中的城镇
我住在衡山云开堂时,半夜梦醒,听到雨声如注入,风摇动房屋都震动。早晨起来,主和尚来说,昨夜峰顶大雪,赶快走出屋之后仰望,从香炉峰以上,都被雪覆盖,如银堆玉石砌。香炉而下,依然翠霭千里。有时风雨还不停止,想上封正在撒盐飞絮啊。降雪量的奇,在这极了。
三十六座山峰凝着翠绿色的云雾,几千尺都锁着薄薄的晨烟。轩辕黄帝一去至今没有消息,是隐居在哪里修道成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