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释】宿:夜静时花影亦如睡去。
鸾鹤群:与鸾、鹤为伍。
【解释】清溪远流望不到尽头,隐居之处只有孤云飘浮。松际间明月悄悄升起,看见了清光犹如看到了你。茅亭台前花影如眠,种药的庭院长满了青苔。我将远离纷繁的世俗,到西山与成群的鸾凤白鹤为伍相伴。
【解析】诗人与王昌龄是开元十五年(727)同科进士及第的挚友,在宦海中诗人只做过县尉,不久便辞官归隐西山,王昌龄却出仕入相。这首诗作于辞官归隐途中绕道王昌龄入仕前的居所。诗人触景生情,以物喻人,以孤云、茅亭形容其清贫;以清光、松象征主人品格高洁;以花影、药院说明主人栽花种药,隐居而不觉得孤独;并以滋苔纹点出主人离家多时。诗人在赞美王昌龄居所幽静,水清月明,青松掩映的同时,含蓄微妙地暗示、劝勉王昌龄归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入选了《唐诗三百首》。第一版本的内容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第四版本的内容修改如下: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翻译的内容如下: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在气势上,盛唐诗歌雄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
2、在内容上,边塞诗和田园山水诗在盛唐诗中比重很大。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人物。
3、在意境上,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
4、在体裁上,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对仗工整,韵律优美,读之朗朗上口。
唐人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高昂向前的民族精神在流传至今的边塞诗中也有着体现。“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描摹出了将军之骁勇。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种洒脱的英雄之气跃然纸上。“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投笔从戎的凌云壮志令人心动,将士们即便思乡也没有半点颓丧消极的情绪。
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盛世。极盛时期的唐朝东起朝鲜,西抵咸海,南跨交趾,北尽大漠,纵横数万里,地域不可谓不广大,国祚不可谓不长久。
其实,盛唐之气象不仅在于其地理上的广袤和时间上的久远,还在于其蓬勃向上的精神和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朝代性格。
唐朝在广阔的地域和巨大的人口条件下,维持政治的统一,中国在全世界上是独一家的。在大一统前提下实现国家的良善治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盛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