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盘崩盘后,可能会抓捕以下几种人:

资金盘的发起人。是整个资金盘的策划者,犯罪过程中起组织、领导作用。
运营者。负责整个资金盘的运营管理,是整个诈骗环节中直接对受害人产生作用的人。
组织者。负责宣传、推广工作,是诈骗环节中比较关键的一环。
讲师等。负责为投资者“洗脑”,让其购买虚拟货币等投资产品。
资金盘崩盘后,执法部门会抓捕组织者和主要参与者,他们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涉案资金也将被追回并用于赔偿受害者。对于被骗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协助执法部门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同时采取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在未来,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风险意识,以减少类似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
如果世界金融体系崩溃,将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股市崩盘、货币贬值、失业率上升、企业破产等后果将导致财富损失、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
全球贸易将受到严重影响,国际合作和投资将减少,全球经济增长将受到严重阻碍。此外,人们的生活水平将下降,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将受到削减,导致社会不平等加剧和社会问题的增加。
世界金融体系崩溃将会导致全球经济崩溃,股市崩溃,失业率激增,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严重后果。此外,许多国家可能会陷入债务危机,国际贸易将受到严重影响,全球政治关系会变得混乱,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和战争。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对于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一些人看来,泡沫经济似乎只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轮著名的泡沫经济代名词。但是,从17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历过多轮泡沫经济过程。最早的泡沫经济的经典案例是西方金融史早期的三大泡沫事件,它们分别是17世纪30年代的荷兰郁金香风潮,18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破灭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和英国南海泡沫。南海泡沫破灭后,直至20世纪20年代末大萧条“突然”来袭,西方主要国家在长达200年的时间内基本上没有再出现严重的泡沫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历史上严重的泡沫经济破灭所造成的深远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的幽灵卷土重来,包括日本、美国和挪威、瑞典、芬兰等欧洲国家在内的发达国家,以及墨西哥、阿根廷、泰国、印度尼西亚在内的发展中国家,都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出现过泡沫经济进程,仅其具体称谓、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有异。
一、泡沫与泡沫经济之界定
虽然“泡沫”一词已经被用滥,但“泡沫”自身并非模糊的概念,至少在形式上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将“泡沫”视为现实资产价格中实体经济不能说明的部分。或者说,“泡沫”是指资产价格超出其基础决定因素的过度上涨。然而,泡沫的真正麻烦在于,只有等到泡沫开始崩溃的时候,大多数的人才能认识到泡沫的存在——无论什么时代都是如此。
所谓泡沫经济,是指资产价格(具体指股票与不动产价格)严重偏离实体经济(生产、流通、雇用、增长率等)暴涨,然后暴跌这一过程。换而言之,泡沫经济是由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导致一定范围内以货币表示的资产价格严重偏离实体价值(生产、流通等)急剧上涨所带来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
由于往往由大量投机活动而非实体经济支撑,泡沫经济不断膨胀的资产价格犹如泡沫一般最终会破裂,因此被称为“泡沫经济”。泡沫始终是游离于经济实体的东西,迟早会崩溃。一旦支撑投机活动的预期因为某些敏感因素(如突然的剧烈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资源型产品大幅下跌、外资撤出、政变等)而发生逆转,泡沫即告破裂(直接表现为股票和不动产价格迅速下跌)。根据Kindleberger(1978)和Minsky(1986)的假说——所有上升空间都将回落,即投机性泡沫不可避免的会触发投机性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