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刹海为什么叫海北京什刹海为什么叫什刹海

2023-08-12 02:07:01 浏览

明代建国后,初期首都定在南京,无需漕运,故什刹海渐渐荒废,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无暇整治,漕运渡口改到通州,什刹海湖面渐渐缩减,成了风景区和居住区,随着富贵人家纷纷迁住于此,各种寺庙亦修建起来,其中有一个大寺就叫“什刹海”。

什刹海为什么叫海什刹海为什么叫什刹海

该寺位于德胜门内,初名十刹海,后改名什刹海。在佛教中,海比喻真理广阔无边,推其本意,十并非实际数字,而是近似于“十善”“十恶”,表示众多,众多刹那则成海,有玄机的意味。由于这座寺庙非常有名,逐渐变成了地名的代称,这才是什刹海得名的真正源头。

刹海

今天的什刹海地区是指前海、后海和积水潭(又称西海)及其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以什刹海命名。什刹海地区不是行政区划,而是没有明确边界的游览区域。大体上说,什刹海地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

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

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中三海水面达33.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3%)。区内不仅有大片的水面,还有古庙、王府、桥梁、名人故居等。

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13世纪,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

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

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什刹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

这是因为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因此俗称“后三海”。

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规划设计的基本项目之一,是一片有水而能观山,垂柳拂岸的闲散之地。

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00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

后海地处北京市中心,距天安门仅有四、五站地,与著名的北海一水相连,与景山、故宫遥遥相对。

据说,后海的水域连着故宫的龙脉,从古至今都是风水宝地。所以,历代的高僧们在这里修建寺庙,而王公大臣们则在岸边选址筑府造园,名人们也纷纷迁居湖畔,开始了后海边上最初的水岸生活。因此,俗语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后海就是看文化,看历史,品风情,品特色的一个极好的地方。

宋末元初,蒙古人一统中原之前,在广阔的蒙古大草原,那边也是地肥水美之处,曾几何时也是湖泊众多,河流万千。他们在草原上的时候就管湖叫海子,所以后来定都北京之后也把城里的几处湖泊叫海子,后来大家叫习惯了,大家也就把这些湖叫成了北海,中南海,什刹海,西海了。

1、什刹海一名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老北京有个活财神沈万三。人们叫他活财神,并不是因为他有钱,而是因为他知道哪个地方埋着金子。这一年皇上要修北京城,因为国库没钱了,皇帝就派大臣去找沈万三,刚开始他还不说金子埋在什么地方,皇帝叫人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无奈之下,他就随便指了一块空地。没成想,这个地方竟然挖出了10窖银子,银子挖出后,那个地方就成了大坑,后来大坑有了水,人们就叫它“十窖海”,以后慢慢流传,就叫成“什刹海”了。

2、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