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飞天的故事是什么

2023-09-02 04:52:46 浏览

从初到晚唐(公元618--970年),贯串整个唐代,约莫300年。敦煌飞天是在本民族传文化艺术的基础上,不停接收印度飞天的身分,融合西域、华夏飞天的成绩,成长创作出来的。那敦煌飞天的故事是什么呢?

敦煌飞天的故事

1、神话传说中说敦煌飞天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相随,融洽调和,是恩爱的伉俪。厥后被释教接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唐代慧琳〈音义〉上诠释说:“真陀罗,古作紧那罗,间乐天,有微妙间响,能微妙音响,能作歌舞。

2、男则马首人身,能歌;女则规矩,能舞。次此天女,多与乾闼婆为妻也。”乾闼婆与紧那罗被释教列入天龙八部神后,跟着释教理论和艺术审美以及艺术创作的成长需要,由本来的马头人峰的狰狞脸孔,渐渐演化为眉清目秀,身形俏丽,翩翩起舞,遨游天空的天人飞仙了。

3、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释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此外。乾闼婆---乐神的使命是在释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居住于花丛,飞舞于天宫,紧那罗----歌神的使命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栖身在天宫,不能飞舞于去霄,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

4、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舞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呈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

5、只是音乐界、跳舞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命名为天宫乐伎,把厥后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命名为飞天伎乐。

释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玄门交流融合。在释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跟着释教在中国的深入成长,释教的飞天、玄门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