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瓠子,一年生攀援草本,具软毛;卷须有分枝。叶互生,叶片心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长10~40厘米,宽与长略相等,稍有角裂或3浅裂,先端短尖或钝圆,边缘具短齿,基部心形;叶柄长5~30厘米,顶端具腺齿2枚。花单生,夕开早萎;雄花具长柄,较叶柄为长;雌花柄较短。花萼长2~3厘米,萼漏斗状,5裂,裂齿狭三角形,被柔毛;花瓣5,白色,广卵形或倒卵形,长3~4厘米,宽2~3厘米,边缘皱曲。花期6月。果期7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瓠瓜性平,味甘淡;入肺、脾、肾经;
具有利水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
主治水肿,烦热口渴,疮毒,黄疸,淋病,痈肿等病症。
瓠瓜和葫芦瓜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但与其他相比,其营养价值较低。不过它们都含有一种干拢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拢素,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和作用。因此,瓠瓜和葫芦瓜一样,宜于一般人食用。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瓠瓜和葫芦瓜一样,只能熟吃而不能生吃,且多在食有。
2、瓠瓜的食用法同葫芦相似,有炒、烩、做汤、制馅等,如瓠子饼、瓠子塞肉、瓠瓜炖脚爪、瓠瓜炖肥鸭、瓠瓜淡菜汤和焦炸嫩瓠子块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nariasiceraria(Molina)Standl.Var.hispida(Thunb.)Hara
【中药化学成分】:果实含葫芦苦素(cucurbitacin)。
【功效】:利水;清热;止渴;除烦
【科属分类】:葫芦科葫芦属。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
【主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
【用药禁忌】:《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尿通淋药。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瓠子的果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60-120g;或烧顾性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药理作用】:人服用煮熟的果实后20-40min可引起呕吐,9h后发生包性胃痛和腹泻,18h后恢复。分析结果提示与瓠子果实中葫芦苦素D含量高有关。清热止渴,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者60-120g;或烧顾性研末。外用:适量,烧存性研末调敷。
【宜食】适宜各种类型的水肿,诸如性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等食用;适宜夏季烦热口渴,或热病口干之时食用。
《群芳谱》:“瓠子,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吃,夏日为日常食用。”《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
【忌食】夏令吃瓠子,诸所无忌。
《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滑,无毒。
【功用主治】利水,清热,止渴,除烦。
治水肿腹胀,烦热口渴,疮毒。
①《千金·食治》:主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
②《唐本草》:通利水道,止渴消热。
③姚可成《食物本草》:主利大肠,润泽肌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2~4两;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宜忌】《千金·食治》:扁鹊云,患脚气虚胀者,不得食之。
①治小儿初生周身无皮:用瓠烧灰,调油搽之。
②治左瘫右痪:瓠子烧灰,酒下。
③治痰火腿脚疼痛:瓠子烤热包之。
④治诸疮脓血流溃,杨梅结毒,横痃鱼口:瓠子用包好,以火烧焦,去面为末,服之。
注意:苦的瓠子不可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
苦瓠瓜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且毒素加热后也不易被破坏,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误食苦瓠瓜数小时后,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的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材料】 猪骨适量,瓠子适量,生姜适量
【做法】洗净的猪骨瓠子生姜。把猪骨淖水后冲洗(去掉脏浮沫)。把淖过水的猪骨和生姜一起炒香。砂锅里一次性给足水放猪骨姜片煨(用高压锅压骨头汤最好)。熬好的猪骨汤用盐白胡椒调味。把瓠子去皮洗净切成条。放入瓠子放入汤锅煮一下(千万不能煮长时间)。盛给儿子的瓠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