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
小布在留言区收到了许多提问
“为什么我会变成黄码?”
“黄码什么时候变回绿码?”
“行程码带星会被隔离吗?”
来听听相关部门的回答
健康码常见的有三种:红码、黄码和绿码。
红码常见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正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 包括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来自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封控区居民等),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其他须纳入红码管理的人员,其中,时空伴随者也赋红码。
黄码常见为自述有发热、气促、呼吸道症状的人员,正在实施居家健康观察的人员(如莲都“三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内居民),需核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人员,其他须纳入黄码管理的人员。
不少市民朋友对时空伴随者的概念不太了解,时空伴随者指的是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米*800米)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本人的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带有警告性质的黄色码,并被系统标记为“时空伴随者”。
三种健康码的管理措施
三种健康码的管理措施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才能变回绿码?
确诊病人、疑似病人,应在定点医疗机构医治;无症状感染者,应在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上述治愈出院人员,在康复期实施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其他红码人员,原则上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红码人员出行,应“点对点”运送,并全程严格封闭管理。红码人员按规定结束隔离医学观察后,其“健康码”转为黄码或绿码。
黄码人员实施居家健康观察,须单人单间居住,使用独立卫生间,非就医等必要情况不离家外出;确需离家外出的,须经所在村(社区)或单位批准,在做好个人防护前提下“点对点”前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因自述有发热、气促、呼吸道症状赋黄码的人员,若无流行病学史,在核酸检测阴性或相关症状消除后,重新填写健康码个人信息后转为绿码;因实施居家健康观察赋黄码的人员,按规定结束居家健康观察后,其“健康码”转为绿码。
绿码人员一般不限制出行或活动自由。对实施日常健康监测的人员虽赋“健康码”绿码,但要求其控制活动范围,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参加会议、会展、旅游、聚餐等聚集性活动,不进入学校、托育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原则上在结束日常健康监测前不离开所在县( 市、区) 。
注:“三区”人员“三区”解封或经当地指挥部同意后变码
我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但是健康码变色了怎么办?
进入支付宝健康码,点击下方“网络申诉”功能进行申诉或者拨打0571-88808880(支付宝健康码后台服务部门)进行申诉改码。 “三区”赋码后,本人实际不在“三区”生活和工作的,可以联系所属街道核实,并凭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转码。
行程卡带星(*)是什么意思?
城市名称标有*,表示您在过去14天访问过的城市中目前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您实际访问过这些中等和高风险区域。
行程码将不再以红色标记包含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的城市名称,而是改为在城市名称后的括号中包含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这些备注仅用作旅行提示,与健康状况无关。具体控制政策请遵循当地联合防控机制。虽然带星号的绿色行程码基本上不会影响出行,但我们鼓励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
行程卡带星(*)可以出行吗?会被隔离吗?
行程卡带星号不一定会被隔离,要看具体情况,如果该用户去中高风险地区,就会被隔离,如果该用户没有去过中高风险地区,就不用隔离。
举一个例子,比如从行政区划上,A地区属于B市,大数据抓取显示A地区为中风险或者高风险地区。目前除A地区外,B市其他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行程码B市后标记星号,并进一步说明“B市存在中风险或高风险地区,并不表示用户实际到访过这些中高风险地区”。
如有必要时外出,需提前向目的地防控办等相关部门说明情况,并了解当地疫情防控要求,配合当地相关工作安排。值得注意的是,行程码带星不需要隔离的朋友去往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需要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异常
请第一时间向居住地村(社区)
所在单位或者住宿酒店报备
(报备电话点击链接获取:最新!莲都区各村(社)疫情防控报备电话公布,请收好)
配合做好排查和管理
通讯员| 区大数据发展中心 潘 妤
责编 | 昕 壹审核 | 凡 影
① 最高1亿元支持!“莲都科技新政10条”重磅出炉
② 最高奖励2400万!莲都史上“含金量最高”人才政策重磅发布
④ 千万别错过!最高奖励800万元,来碧湖新城,这些都是你的!
⑤ 最高可以领到600万元创业补贴!莲都为高层次人才敞开怀抱→
⑥ 最高50万元!@新青年 来莲奋斗有力量!
⑦ @莲都工匠,这四条举措与你息息相关!
⑧ 往哪儿搬?怎么补助?莲都“大搬快聚”政策升级版来啦!
⑩三口之家搬迁补助有多少?哪种安置方式最适合自己?答案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