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背景是什么

2023-09-20 07:04:29 浏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的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最先奉行。那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汗青配景是什么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历史背景是什么

1、西汉初年,汉高祖不喜儒学,使儒家的学术源流险些隔离。博士制度虽承秦制依然存在,但博士人数不多,且仅具官待问罢了,在教授文化方面难以起多大感化。惠帝废《挟书律》,使诸子学说苏醒,个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在学术思想成长的低潮中,道家的黄老无为思想为汉初统治者所倡导,居于支配职位,各类不问门户的思想家也都乐于称说黄老之言。文、景时期,呈现了由无为到有为、由道家到儒家的嬗变趋势。旧秦博士伏生出其壁藏《尚书》二十八路,文帝派晁错从其受业。此时。博士之数到达七十余人,百家杂陈而儒家独多。儒家的《书》、《诗》、《春秋》以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都有博士,个中《诗》博士有齐、鲁、韩三家,《春秋》博士有胡毋生、董仲舒二家。这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提供了前提。武帝即位时,历经文景之治社会经济已获得很大的成长。与此同时,跟着田主阶层及其气力的强盛,从政治和经济长进一步强化独裁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火急需要。

2、元光元年(公元前134),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发起:通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的各家学说,都要从博士官学中解除出去。汉武帝对董仲舒的这种大一统思想很是赏识。武帝又采取丞相卫绾之议,罢黜治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之言的贤良。汉武帝此举受到好黄老的祖母窦太后的强烈阻挡,她于次年托故把宣扬儒学的御史医生赵绾和郎中令王臧系狱。儒家权势受到冲击,但武帝在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又置《五经》博士,使儒家经学在官府中越发完整了。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死,儒家权势再度崛起。元光元年(前134),他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黜,排斥黄老别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抬举平民身世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优礼延揽儒生数百人,还核准为博士官置门生五十人,按照成就高下补郎中文学掌故,吏有通——艺者选拔担任紧张职务。这就是汗青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仕宦首要出自儒生,儒家慢慢成长,成为今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虽然如许做倒霉于学术文化的成长,但在其时却有益于独裁制度的增强和国度的同一。

以上就是对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汗青配景是什么的相干内容。

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联系本站客服,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