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反用陆游同调同题词意而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塑造了梅花俊美而坚持不懈的形象,勉励人们要有坚毅不拔的精力和革命到底的乐观主义精力。上阕首要写梅花傲寒开放的优美身姿,描绘梅花的瑰丽、努力与坚忍;下阕首要写梅花的精力风貌,体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严寒,对春天布满信念和谦善的气势派头。全词运用逆向思维来立意,融合象征、拟人、烘托、比喻、夸张、对仗、顶针等伎俩,较完善地实现了托物言志的目的。下面一路看看毛泽东词作《卜算子·咏梅》的原文是什么?

1、原文: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绚丽时,她在丛中笑。
2、译文:品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反用陆游词的原本的寓意而写了这首词。风风雨雨把去春送走,满天飞雪又把来春迎到,在那悬崖峭壁冻结了百丈冰柱的寒冷下仍旧有梅的花枝绽放着俊俏、艳丽的梅花,傲迎风雪。梅花虽然俏丽艳放,却差别谁争奇春日的辉煌,只是把春的信息向群芳预告。比及满山遍野都开满了色彩烂漫的鲜花,梅花在群芳花丛中微笑。
3、创作配景: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集会,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产生猛烈争论。会后,苏联撤走在华的所有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遏制供给紧张装备。其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度一直对华经济封锁。苏联的严重办法,现实上隔离了中国从外洋获取先进技能设备的正常渠道。与此同时,中国正处在三年坚苦时期,端庄历着亘古未有的严肃磨练。在严重坚苦眼前,毛泽东始终保持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气概顶住了大国沙文主义的压力。中国人民自力自立、独立重生的精力、赢得了普遍的赞誉。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事情集会做筹办。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感应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行用其义,于是他再续一首与陆游的词气势派头差别的咏梅词,目的首要是勉励各人蔑视坚苦,敢于战胜坚苦。此词最早颁发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书社出书的《毛主席诗词》。
关于毛泽东词作《卜算子·咏梅》的原文是什么的相干内容就先容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