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区美食有那隆腊鸭、驮卢沙糕、江州酸菜、驮卢月饼、竹筒饭等。

1、那隆腊鸭:那隆腊鸭是利用那隆镇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河溪沟渠密布等特点所饲养的本地土鸭为主要原料。其制作传统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仍保留手工精制、天然风干的传统工艺,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
2、驮卢沙糕:驮卢沙糕主产于驮卢镇城区及附近村屯,主要品种有豆蓉、豆沙、什锦、云片、水晶等品种,其主要原料是由糯米粉、糖、绿豆粉、猪油、花生油。佐料有冬瓜糖、甜肉、干鸡皮果、芝麻等,通过传统配方,纯手工打造,具有口感丰腴、油滑、香甜可口的特点,享誉区内外,是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
3、江州酸菜:江州酸菜选用大肉芥菜腌制,收菜时先将菜摆在地里晒,待菜晒软后拿回搓盐脱水,脱完水后放进大瓦缸用盐水浸泡进行腌制。在搓盐环节可以适当加入白糖,一般200公斤菜放1斤多白糖,这样腌制出来的酸菜就会色泽好、味不咸,而且又脆又香。目前,江州酸菜畅销凭祥、广东、福建等地,并转销越南等东盟国家,小小酸菜端上了外国人的餐桌。
4、驮卢月饼:驮卢月饼主产于驮卢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传统的驮卢月饼品种有伍仁月饼、伍仁甜肉月饼、伍仁叉烧月饼、莲蓉月饼等,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面粉、糖、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红瓜子仁、甜肉、莲蓉、叉烧等,通过传统配方,纯手工打造,加于一定火候的烘烤,使其具有馅料纯正、味道独特、口感好、个头大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是中秋送礼佳品。
5、竹筒饭:竹筒饭是广西少数民族常见的特色食品之一,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过渡型,阳光充沛,热量较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应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竹子的生长。凭祥有着悠久的种竹、用竹和加工竹子的历史。据记载,凭祥使用竹子加工工具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而竹子作为加工食品的一种工具是非常有特色的,因为竹子有清香味,而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更能保持竹子的香味。
竹筒饭是广西少数民族常见的特色食品之一,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过渡型,阳光充沛,热量较足,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应多种植物生长,尤其是竹子的生长。
凭祥有着悠久的种竹、用竹和加工竹子的历史。据记载,凭祥使用竹子加工工具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而竹子作为加工食品的一种工具是非常有特色的,因为竹子有清香味,而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更能保持竹子的香味。用料:大米、花生、猪肉、生抽、精盐、味精、清水,精猪油、五香粉少许,新鲜青竹1节。
地方特色菜,广西的传统佳肴,不过各地的选料、做工和用料不同,所以风味也略有不同。乳猪需用糯米或大米喂养,使其肉细皮嫩为上,一般选用未断奶的四公斤左右的乳猪为佳,剖腹后将猪腔撑开,风干后放在炭火上烤,一面烤一面将其两面翻转,同时抹上酱油、蜂蜜等香料加工烤制,使其皮色呈金黄,敲击时声音清脆,此时肉质细软爽口。食用时将其履于盘中,以刀切成小块,拌以黄皮酱、白糖或酸甜酱食之,入口酥脆,难以停筷,食后口有余香,真是一大美食。
天等县把荷鱼丸,是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
把荷鱼丸选用垌列河的鲤鱼为原料,把荷鱼丸即做即吃,可与鱼头、猪肠粉、腐竹、水豆腐、银耳、香菇、酸笋和南瓜花等煮汤,风味独特,十分可口,多吃不腻,是席上的美味佳肴。亦可将鱼丸隔水蒸熟后,与姜丝、葱末、西红柿和香油等做成的卤汁拌匀吃,令人食欲大振。
菜包饭在扶绥农村的许多地方仍然盛行,做菜包饭,吃菜包饭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后,选包菜饭的菜一般是玻璃生菜,这个时节是玻璃生菜长得最好、最旺的时节,选的玻璃生菜越是大个,卷心就越是青脆鲜嫩,吃起来就会越爽口;而做菜包饭和吃菜包饭很有地方特色和风味。
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大新县壮乡山村的“艾糍节”。农历正月的几场春雨让山村的房前屋后、山脚路边、田头地角的艾草散发出阵阵清香,村民们利用工余时间前去采摘、回来洗净置于大锅里加水烧沸,捞出与碾末的糯米生粉、黄糖片三者混合放进石舂中舂溶舂匀,捏成一只只艾糍包,然后放进芭蕉叶中包成一包包再放进蒸笼蒸熟即成,这就是有名地方美食——“艾糍”小吃。
进入四五月以来,天气日渐炎热,在边陲龙州县城各种夏令饮食纷纷上市。其中最受食客青睐的要算“黄金粥”了。
猪肠糕是天等县最具地方特色的小吃,由于它味香可口,多吃不腻,且很耐饱,因而深受天等人的喜爱。
猪肠糕有两种吃法:一是把煮熟的猪肠糕剪成一小节一小节放在碗里,用手抓着吃或用筷子夹着吃;二是将煮熟的猪肠糕整条放到锅里煎,煎到肠皮光滑油亮时就捞上来剪成小节吃。如果想吃辣的、酸的、咸的、甜的,可调点辣椒水、米醋水、酱油水、糖水等,再加点香油和香菜味道更妙。
此外还有江北烧鸭粉,灌肠(俗称:及稂磅),及酪,烤鱼,龙州鸡肉粉,金龙角粽,天等灌肠,嘎老蚂蚁夹,龙凤虎,粉肠,烤红(白、蓝、黄)薯,蒸糕,黑白凉粉,宁明米粉,沙糕,半只鸭头,凉拌萝卜丝,糯米粑,油炸面饼等。
食吗广西是众多少数民族汇聚之地,源自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令广西充满了别样的魅力,而各民族富有特色的美食更是令人欲罢不能,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广西三月三有什么美食?快把纸巾准备好,口水不要滴下来啦。
你可能喜欢》》盂兰盆节念什么经
黑、红、黄、白、紫5种颜色的糯米饭,五彩缤纷的,让人看着都觉得好想吃,虽颜色鲜艳,它用的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枫叶、黄姜、紫饭叶、红蓝草等植物的汁液,每逢清明节、农历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端午节等民间传统节日,壮族家家户户都喜欢做五色糯米饭吃,以作赶歌圩食用,或祭祖祭神之用,寄托着人们五谷丰登的祝愿。五色糯米饭有“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的作用之说。三月三当天,南宁的街头早餐店也可以见到。
在广西梧州,吃乌米饭是“三月三”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会选择在市场上买枫叶,自己在家里做乌米饭,三月三当天,街道上乌米饭飘香。乌米饭的口味分为咸、甜两种,有人说乌黑发亮的乌米饭有祛邪扶正,健身暖胃的功效,吃起来也是相当美味。
广西生活中,常常会见到竹筒饭。岭南一带盛产竹子,凭祥的气候和环境十分适宜竹子的生长,竹筒饭是把大米和水放到竹子的节中,密封后烤熟,吃起来粒松软,既有米香,又有竹香,清爽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武鸣两江镇的八宝鱼生最出名,用花生、木瓜丝、萝卜丝、酸姜丝、香菜、紫苏,还有自腌的柠檬、酸梅,这些配料与鱼生拌在一起,吃起来可谓五味杂陈。
清明节前后,是艾草生长茂盛且最为鲜嫩的时节,由于农历三月三与清明节靠近,艾叶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馃泛香,当天,艾叶糍粑遍布南宁街头巷尾,得到很多人喜爱和追捧,艾叶糍粑清凉香甜,味道鲜美,有消除腻意,增进食欲的作用。
凭祥市,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县级市,由崇左市代管,地处中国南部,与越南谅山接壤,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中国最靠近东盟国家的国际化城市。凭祥境内有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友谊关,辖区内浦寨商贸城、弄怀边贸点是中越边境线上最大的边贸点。
一座城市的美食是最能体现这座城市性格的载体,每个地方都有一条美食街,在凭祥就有这样一条街,它汇聚了凭祥作为边境城市而独有的所有亮点。
美食街晚上非常繁华,凭祥人喜欢喝酒交朋友,晚饭过后约上三五好友,在美食街上找个位置坐下,来几瓶啤酒,吹着凉爽的晚风,划拳猜码,或者谈天说地。这时候送酒的烧烤小吃是少不了的。
炭烤生蚝:这个简单好吃,蒜泥、辣椒、调味料等放入刚刚撬开的生蚝内,放到火上烤熟就上桌了。因为现烤,所以蚝肉新鲜还保留了野味感觉。生蚝经过炭火慢慢烤制,香气扑面而来,让人难以抵抗。一口咬下去,肥美饱满的生蚝与香浓的蒜泥紧紧地包裹,前一口糯若豆腐、香嫩润滑,第二口则诞生了瑶柱的口感,富有嚼劲,再将汤汁一同吮入,真是满嘴的鲜美,那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田螺鸭脚煲:这个应该是广西的特色食品,不少来美食街的人都抵不住它的诱惑,嗦螺啃鸭脚,虽然有点辣,不过这样才入味,超级好吃而且价格也不贵,一份几十块就可以搞定。
手撕鱿鱼:文火慢慢烤香的,很经典的小吃,又香又耐嚼。喝啤酒的人基本都点一份,配上酱油芥末绝对是夜宵摊上友仔友女们的送酒极品。
还有各式烧烤应有尽有,不一一而列,碳烤的肉串刷上秘制酱料和孜然粉,最后吃时再蘸点越式柠檬辣酱加椒盐,真的太好吃了,想想都流口水。
热带水果:街上还有好多卖水果的摊铺,菠萝蜜、榴莲、山竹、毛荔枝、莲雾,你想吃的热带水果应有尽有,心动了吗
越南屈头蛋:这个是最特色的越南风味了,初次吃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不适应,屈头蛋是选用在胚胎孵化成型时中止孵化的鸡、鸭蛋,水煮后剥开,有的依然可以看到长了绒毛的小鸡或小鸭,五脏六腑俱全。屈头蛋最早从越南流入凭祥,凭祥当地人在保留原有做法的同时创出了新口味。
特色小吃:香叶包肉(假娄包肉)、炸春卷、艾糍粑、屈头蛋、越南四方粽子、......还有很多很多没事等着大家自己来体验吧
崇左的米肠,分为两个派系。一个是宁明龙州还有凭祥的糯米猪血肠。一个是天等的米酱米肠。
糯米的做法:1.把生猪血放入盆内,凝成块的要划碎;2.白肉汤烧热,加入精盐、花椒、味精、胡椒面,搅拌均匀晾凉;3.过箩后倒在猪血盆内,并加香菜末和碎花生搅拌均匀;4.灌入洗净的肠子内,用线绳把口捆好;5.把准备好的肠子在清水锅内烧煮开,开锅后用慢火煮15分钟取出,用冷水泡凉,把线绳解去即成。
天等米肠则是用大米碾磨成米浆,然后米浆里加入猪血,并把猪血混入米浆里。并灌入肠子里。或者米浆直接灌入猪肠子。并上锅蒸熟。食用时多需要加工上锅炒。炒的时候放入花生油酱油少量陈醋。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辣椒等。
这是一道天等人,每次外出打工回家都要去吃的家乡小吃美食。也是在外工作时最怀念的家乡味道。
我个人偏爱天等米肠。炒的时候稍微炒久一点。放上点辣椒。等到外面的肠衣炒得微卷吃的很有嚼劲。然后配上萝卜酸,就更美味了。
那隆腊鸭:那隆腊鸭是利用那隆镇森林覆盖率高、水资源丰富、河溪沟渠密布等特点所侍养的本地土鸭为主要原料。其制作传统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仍保留手工精制、天然风干的传统工艺,不含任何化学成分,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主要吃法:把腊鸭洗净切成薄片,在滚水中煮4-5分钟,然后用新鲜蒜苗、兰豆、香芹、芥兰等其中一种作为配菜一起炒。炒熟后,鸭肉十分美味,具有腊味纯正、咸而不涩、骨脆肉香的特点。
白糍粑白糍粑,糍粑之一。此食品是逢年过节的特有食品。它是以上等糯米为原料,将糯米掏洗净后浸透,放入蒸笼内,蒸至熟软松化。捞出放入石舀内,两人用木棒捣碎后上锅蒸。将蒸熟的糯米饭捣烂成软韧的糍粑,捞在盆内,趁热分成小团,再将小团捻扁成圆形,每个糍粑厚约一公分,直径一般15至20公分。婚嫁用的,则做到30至40公分,还要在白糍粑上剪贴龙凤呈祥、吉祥如意等字样。
红薯糍粑是扶绥龙头乡一带壮家的独特风味食品。每年的11月中下旬红薯收成以后,红薯糍粑就经常成为壮家人在节日或者农闲时的美食。另外,它还可以作为老人寿宴上的寿饼送给亲戚朋友。红薯糍粑虽然风味独特,制作却很简单。红薯糍粑的主料是红薯,所以,选择红薯是最重要的。
青竹鱼青竹鱼,俗称倒刺鲅,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广西龙州县水口河、丽江河段。常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涧溪谷之中。为杂扁草食性鱼类,体色清绿,背部灰黑,喜食浮萍、蔬菜、嫩叶及人工配合饲料。青竹鱼具有食性杂、抗病力强和养殖效益高等特点,而且肉质肥美、鲜嫩爽滑,是制作生鱼片、红烧鱼的上好原料。广西省龙州县响水镇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青竹鱼养殖,开辟了当地农民增收新渠道。
龙头酸菜主要采用大肉芥菜为原料,配以精盐、食用白矾等腌制而成。龙头酸菜以色泽黄亮、味香纯、清脆爽口、开胃的优点受到县内外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远销南宁、桂林、广东等区内外城市。龙头酸菜分瓦缸腌制和地坑腌制两种。龙头年产酸菜800万公斤,上市时间为9月至次年4月。
凭祥艾糍粑民间常于清明前后采摘嫩苗煮熟,揉入米粉中做糕团,香糯可口。艾糍粑是用艾叶和糯米制作的,将两者充分融合,既有糯米的粘、软,也有艾叶的香气。看起来绿油油的,好吃而且又健康。做法第一步:煮艾草;用大锅把水烧开,加少许碱,放入洗净的艾草,不要加锅盖,中小火保持水微开,用筷子稍翻动艾草,使其均匀受热,煮至叶子变得青黝黝的,用手掐艾梗,绵软至一捏就断即可关火。煮制过程中盖锅盖会导致煮出来的艾草发黄,色泽不鲜亮。
把荷鱼丸,是崇左市天等县地道的地方风味小吃,汤煮、酥炸、煎蒸均可,韧而不硬,营养丰富,没有腥臭味,清爽不腻,味道别具一格,深受人们青睐。把荷鱼丸选用垌列河的鲤鱼为原料,刮去鳞片,剖腹去内脏,去鱼头,挑去鱼刺,然后把鱼肉切成薄片,先用刀背将鱼肉捣软,最后放入石臼里,用木棰舂成肉泥。舂肉是做鱼丸的一道严格的工序,不能马虎,舂少了,鱼丸表面粗糙,粘不牢,一下水就会松散,口感不佳,必须把肉舂成棉絮状的肉泥。
龙头烧猪制作精致,皮脆、肉嫩、骨酥、味鲜,是龙头乡远近闻名的传统美味食品,也是宴请宾客的席上佳肴。不少到香港、广东等地工作的龙头籍人对此食品情有独钟,每次逢年过节回到龙头总不忘捎上几斤到外地给同事、好友品尝,受到外地朋友的欢迎。
龙头白糕白糕是龙头社区特色小吃之一!逢年过节许多农户都爱蒸制白糕。白糕制作始于清代,已有百余年历史。采用优质大米磨成米浆,放入蒸笼一层一层蒸熟,一笼约五至六层。蒸熟后铺上葱花、花生米等佐料,切成方块拌上油、盐、辣椒等配料,闻之鲜香扑鼻,食之柔软有劲,口感细腻,味道鲜美,是招待远近亲朋好友的佳品。
更多关于广西崇左有什么地道的美食,进入: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