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花湖门票75元,观光大巴30元,是个风景好票价相对便宜的景区,特别是没下雨的时候,能见度超级好,有一种把心灵都洗干净的感觉。

由于是第一次见到草原,亲自感受到草原的辽阔和别样的风情,我们很兴奋,且走且停,拍照,骑马,同行的几个中年屌丝还吼了几嗓子关于草原的歌儿。到了花湖景区,已是中午一点多,我们先买了票,然后去吃午饭。许是受疫情影响,人不太多,餐厅也没剩下什么菜品,草草的吃了午餐,我们一行人就去登记入住的酒店,酒店是我家小仙女在美团上预订的蒙古包,说是要体验一下住蒙古包的感觉。
安顿好行李,我们就排队坐摆渡车去往花湖。下了摆渡车,就开始步行,观景的栈桥逶迤延伸进湖的深处。
随着栈桥的深入,水越来越多,再不是小水洼,而是成片的湖水,湖水清澈,在栈桥边驻足,可以看见水中的鱼儿在水草间游动。放眼望去,不由得被惊艳到了:只见湖中水草丰茂,湖面风过处,波光粼粼。蓝天上白云朵朵,大团大团的白云投影在湖中,像是湖中开出白色的花。这也许是是世间最美最轻盈的花朵吧!一阵风吹来,吹乱了云朵的形状,湖中的投影也变了。于是在栈桥上找一个地方坐下来,静静地体会这天上的云舒云卷,这湖中的花开花谢。
栈桥上游客有如我一般静静坐着的,也有摆着各式pose留影的,我家小仙女和先生也在拍照,我也成了他俩眼里的风景。
景区大门向外挪了十几公里,想进景区,要么你自己走路,要么另付几十元的交通车费,这是中国绝大多数景区,尤其是后期陆续建造的自然风景区敛财的通用套路或者叫“潜规则”。他们的套路形成,是受到一些景区“先驱”的启发,但却把经念歪了。
中国最早的一批国家级自然风景区,是没有交通车一说的。记得儿时爬峨眉山,那是天上都是脚板印,体力好到爆,一天从报国寺到金顶可以打来回。但是,父辈们却没有这个体力一天爬到金顶,他们玩一次峨眉山至少得三天,第一天最多也就能到洗象池,第二天爬到金顶,第三天下山,这一趟下来回到家,脚起码要痛个把礼拜。那个年代,整个峨眉山设施也不完善,因而很多怵于峨眉山从报国寺到金顶的山高路远,对这一“天下秀”风光,仅仅只能向往一下而已。
改革开放后,随着峨眉山分段开通了报国寺-雷洞坪,雷洞坪—接引殿交通车,游客一下暴涨起来,因为这交通车的开通,着实触到了广大游客的痛点,绝大多数的人们,是非常愿意花这个钱到金顶的,一来最大限度节省了体力,最重要的是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九寨沟风景区面积也超大,从大门检票进去直接就是景区,但在那样较高海拔的地方爬坡步行到各个景点,是绝大多数人的体力无法承受的,因为有了交通车,先直接把游客运载到海拔最高的景点,然后步行下山,当然,也可以分段搭乘交通车。因而九寨沟的交通车,与峨眉山一样,最大的功能是帮助游人减轻体力耗费。
解决游客在景区行路难做的最好的是无锡鼋头渚景区。大家都知道,鼋头渚景区也是超大,虽然地势很平坦,但如果靠脚力去丈量这个景区,你一天时间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完成的,因此,管理方在鼋头渚景区内开通公交车——注意,是公交车,车票只要5元,在景区内任意地方都可以搭乘!
有一个国家级景区更是另类,那就是西藏纳木措风景区,他家景区大门到纳木措湖近40公里,途中还要翻越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垭口,人家没有交通车,只能靠你自驾进去,到了纳木措景区,最多也就收你10元停车费。
但是,全国很多后来开发的自然风景区,没学习到前述景区前辈们好的地方,倒把景区大门与景区故意设计得相隔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好利用这段距离使用交通车,其目的其实就是敛财。但人家敛财的理由是堂而皇之的:一切是为了环保的考量!一听这话,谁还敢说个不字?
为了环保,私家车尾气污染咋能进入景区呢?只能停在距离景区几公里乃至几十公里的指定停车场,停车费自然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停车场或者游客中心距离景区那么远,有本事你自己走路,没哪个强迫你一定要买交通车票。但是,距离那么远,等你走拢景区时,已经累的像龟孙一样了,还有啥体力再到景区内爬坡上坎呢?无奈之下,你也只能再掏腰包,虽然恨的牙痒痒,但“来都来了”,也只好认了。
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比如二连浩特国门景区,景区大门与国门和中国界碑相隔几公里,你有时间自己走,不想走?那对不起,买交通车票吧;而同为国门景区的满洲里,停车场下车后直接就步行最多10分钟就能看到国门和中国界碑。好在,二连浩特的交通车票很温柔,就10元,可以接受;四川阿坝州达古冰山景区,大门到景区20几公里,70元的车票,这个价格,被很多游人诟病;早期的四川甘孜州海螺沟、木格措景区,私家车都是能开到景区外边停车场的,现在给你弄个景区大门(游客中心),车只能停在停车场,要进景区,要么你有本事自己走,没本事,对不起,请买票,自由选择坐还是不坐景区交通车还算厚道的,有些景区直接就是门票与交通车捆绑的,比如阿坝州若尔盖花湖景区;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巴拉格宗;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等等,都是这个模式。
当然,这些地方都是民族自治,经济状况都相对较差,想法设法增加一点财政收入,也是清理之中。
我国新建的很多景区,地质、森林、湿地公园类型因为地处高山峡谷,弄个交通车方便游客节省体力和时间还有情可原,但一些人造的人文景区,本来就没啥名气,但依然加持这个套路,把景区大门(游客中心)与景区进行距离感隔离,好收取价格不菲的交通车票。比如阿坝州红原月亮湾景区,比如四川绵阳盐亭——这个以嫘祖文化为抓手,刚刚新建了一个钢筋水泥款式的“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但景区大门距离人造的嫘祖文化广场好几公里,到了此地,你不坐交通车进入,啥也看不到。
盐亭县“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大门。勒克儿摄
盐亭县“华夏母亲嫘祖国家纪念公园”就是酱紫的。勒克儿摄
类似的例子举不枚举。面对这样的场景,作为我个人而言,如果是名气很大的景区且天远地远去一趟不容易,只要价格不是高的离谱,还是可以接受,但对一些新建的,名气二三流的,且交通车动不动就几十块的,基本就用脚投票:我不进去还不成吗?
现在这个问题已经愈演愈烈,各地纷纷跟进,景区大门离景区也越来越远,游客要游览景区,不仅需要购买门票,还需要另外购买车票。其理由是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如果真是保护环境倒也无可厚非,但其真实目的其实是为了从游客口袋里捞钱。如果真是为了保护环境,那车票价就应定得合理,哪怕比公交高个一两倍大家也能接受。但实际上景区交通价钱高得离谱,十几二十公里,票价往往六七十元。它把大门设得如此远,你又不可能走进去,只能任由它宰。将祖宗留给大家的河山圈起来收钱本就缺德,如此尚不满足,还要变着法子掏大家的腰包,真实狼心狗肺。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别处说过几次,景区内首开小交通恶例的是四川九寨沟景区,九寨沟是一个Y型断头山谷,当时九寨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为了美景再开一个小交通敛财也能接受。
现在不能让人接受的是为了敛财,规避门票提价的规定,在省道,县道,拦路收费,但是各种特权车可以随意出入,普通百姓就要乘坐小交通,个别景区还要几次换成,成了游玩一日,小交通排队半天的怪现象。
现在全国各地不怕没有人来旅游,我们的大中国13.5亿人口,你不来总有人来,在四川首开小交通恶例无人问津之后,各地已经愈演愈烈,现在已经全国铺开了,学好不容易,学坏就一会。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强的民族,所以忍着吧!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是越演越烈了,全国各地的很多景区都争先恐后在干这种事,他们的理由五花八门:有说是要保护景区环境的、有说是提供延伸服务的、有说为了保护游客安全的,也有说为了维护景区交通秩序的。
不管任何理由,其实质绝大多数景区就是为了坑游客更多的钱而已!当然也有少部分确实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只不过这种景区真的不多。
不管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真的目的这么单纯,那完全可以通过合理的收费来实现,让游客花费几十上百块的费用,坐车的距离却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公里十几公里,甚至只有一两公里的也不鲜见,这个收费标准比出租车可贵太多了!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套路,但是吃相过于难看的话,说什么也没有人会相信的!很多旅游景区这些年抢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要知道善恶到头终有报,哪天游客都不去了,你们就真的把自己作死了!
诗画人生,相约篁岭。专注文旅,净化心灵!进景区必须乘坐小交通,说穿了就是景区在变相敛财。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景区取消门票将是大势所趋,有的景区未雨绸缪,就想出各种“绝招”揽财,这其中收取“交通费”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了。有的是开通缆车,有的故意将停车场建在离景区很远的地方,还美其名曰:为了游客的安全!
不过也不能全怪景区,大家都要生存啊!我们国人什么事都爱跟风,现如今“乡村旅游”成了香饽饽,于是乎,各类乡村游景区景点就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有的开发者不惜血本,景点是打造得越来越漂亮了,可就是没有自己的“看点”和灵魂,而老板为了收回投资,想出各种敛财的办法也是情理之中了。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怎么办呢?我们当然不能一味地听之任之,对于那些口碑极差、服务质量不好还要变相收取不当之财的,我们就要拿出自己手里的武器口诛笔伐,让它曝光在世人面前!
好了,就说这些,不喜勿喷呦!
一是有少部分确实是为了方便游客,如:有的说保护景区环境,有的说是提供延伸服务,有的说为了保护游客安全,也有的说为了维护景区交通秩序。
二是绝大多数景区,就是为了坑游客更多的钱而已,如:让游客花费几十甚至上百块的费用,坐车的距离却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公里。
三是建议当地旅游部门,要改变服务方式,加强对景区的管理。
有的景点必须坐摆渡车,如:长白山。山路太危险了,摆渡车安全高效,全是私家车的话,我估计每天都会有交通事故。
有的景点没必要,如:海南的南山寺,东北的一眼望三国。
有的要看身体情况和心情。如:贵州的万峰林。绕一圈估计得几个小时,如果是两口子溜溜哒哒的,边看边聊,真是享受。
景区内的小交通早已变质为垄断敛财工具,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我仍然支持有必要在规范化合理化前提下发展小交通,理由有如下几点:
1,景区的最主要功能是游览休闲,旅游公司大巴和大量私人汽车走马灯一般排队穿行于景区内,噪声和空气污染,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景区大量被挤占的停车面积,哪一样不是在危害着景区的环境?
2,一辆小交通按20座计算,至少代替5辆小轿车,且环保车专业熟练司机往返载运游客,无论占道占停,排放污染,交通安全,运行效率等和5辆小车分别自驾入景区作比较,谁更有合理性,小学生都能答得出来。
3,游客有相当比例是乘坐公共交通前往,对小交通有刚性需求,若不更充分发挥载运功能,是不是资源浪费?
4,经济性方面,自驾车进入景区就没有油耗磨损成本吗?若景区内对停车场实行经济杠杆的计时累加管理(这绝对是景区合法定价权限),你还能有踏踏实实悠闲悠哉的好心情吗?(当然部分土豪除外)
综上所述,最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小交通,而是如何定价,如何监管,如何真正成为一项以服务功能为目的,而不是名为载客,实为宰客的垄断暴利赚钱工具。
你是知道国人的素质,如果停车场就建在景区,不知道景区会遭蹋成什么样子,你懂得!
相信不少朋友在看到这个命题后就会一边倒地对大多数景区对游客乘坐摆渡车不合理收费的吐槽。但在我看来,只要定价合理,景区设立摆渡车是非常必要的和受到欢迎的,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如下:
1、缓解景区入口的交通压力:
凡是需要设立摆渡车的景点绝大多数都在远离城市的大山之内或名川之旁,道路往往较为狭窄、漫长。相信绝大多数网友都体验过城市日趋严重的堵车之苦,由不得怼天怼地,遇到着急事时更是徒唤奈何、焦虑万分。景区也是如此,一般都会在距离正景外数公里甚至更远处设立大型停车场,试想千军万马开车到景区门口,那将造成多么令人恐怖的爆堵场景,游客进出完全受阻,心情会糟糕到极点,兴致全无!
2、减少景区环境污染:
接上点,乘客游览之时一般会轻装上阵,以便节省体力增加游览的乐趣。如果大批车辆汇集,势必造成严重的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加上乘客废弃的各种大小物件垃圾,会对景区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3、摆渡车可大大缓解游客上山的体力消耗:
景区停车场距离正景之间往往会有数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距离,这么长的距离让游客徒步上山是非常不现实的,还没到目的地,体力已然消耗到所剩无几,游览的价值就几乎丧失殆尽了。
综上,我认为:景区内设立摆渡车是非常必要的,只要定价合理(比如按照公交价格定价或稍高一点),相信游客是会欣然接受的。那种以摆渡之名行宰客之实的行为必然遭到唾弃和谴责。
若尔盖花湖生态旅游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境内,坐标于若尔盖县城以北35公里处,这里是当地著名的大坝草原。纵览景区,湖面辽阔,平湖倒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岸边芦苇茂密,轻拂荡漾,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空气绝佳,这里因湖中盛开的一种白色花朵而得名,被称之为名花湖,景区内拥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非常漂亮,鹤的头部、前颈以及飞羽呈黑色状,通体羽毛呈灰白色,极为养眼,它们的到来,也使得景区更加生机盎然,美不胜收。
个人感觉,景区内的花湖是最大的亮点,湖面非常壮观,波光粼粼,在湖的下方,是深不可测的沼泽地,摄人心魄,扣人心弦,但是景色绝美。在湖边是大片的芦苇丛,茂盛浓密,柔曼妩媚,生机勃勃,每当微风吹拂,芦苇临风摇曳,风情万种,越发映衬出湖面的宁静与沧桑,据说花湖最漂亮的季节是每年的六七月份,尤其是七月中旬最为美丽,此时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花团锦簇,百花争艳,极为漂亮。
尤其是广阔无垠的热尔草原一片碧绿,一望无际,放眼望去,此时蓝色的花湖被一片绿色所包围,犹如镶嵌在草原上的一颗美丽的蓝宝石,风光旖旎,美不胜收。这里较为人性化的是,在湖边建有木质栈桥,而且一直延伸到水的中央,当游客漫步在栈道上,沿途景色美轮美奂,如果您喜欢拍照,此时此刻随手都能拍出大片,惬意极了。当您一步入景区,极目远眺,远处雪山羊群,蓝天蓝水,牦牛鸟类,一并进入你的视野中,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花湖,一个使人迷恋的地方,妖娆美丽,简单安静,这里一碧万顷的草原,烟波浩渺的花湖,天水一色,鸥翔鹤舞,云卷云舒,日落牧归,地势开阔,水草丰茂,自然风光优美,当您置身其中,会瞬间抛开杂念,烦恼顿消,使人悠然自得,心如止水,惬意极了。个人感觉,若尔盖花湖生态旅游区,犹如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美丽夺目的绿宝石,原生态自然景观独特,很值得一游。
需要提醒的是,自驾前往的游客,停车场位于若尔盖花湖生态旅游区,停车库位充足,可同时容纳1000多辆车,停车时间为早九点到下午十八点。景区内提供手机充电、行李寄存、雨具租赁等人性化服务,同时,景区设有观光车游览服务,往返运行时间约20分钟,请您合理安排和规划好时间。
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坐落在贵州省黔东南的位置,保留着独有的“原始生态”。它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苗族传统文化在这里一览无余。在这里还可以住在当地特色的民宿里和苗族居民一起唱山歌、跳苗族舞、品苗家美食。可以通过小程序旅小筑预订,能充分感受苗族的风土人情,放松自己的心情。
3、4月份的天气宜人,非常适合旅游。那去哪里旅游比较好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3、4月份适合去哪里旅游,希望对你有帮助!
烟花三月下江南,每年的三月北方虽然还锁在冬寒中,但三月的江南已经春日初发,阳光初照,柳芽初萌了,而三月的江南最能体现在温柔的古镇水乡里。晒着暖阳,一壶清茶,一把竹椅,找个小茶馆,清风、小桥、流水、清茶,什么也不想,没有工作的压力,没有生活的琐碎,去拥抱最慵懒的春日好时光。
3月份正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赏油菜花是3月份出行的最佳行为。
婺源县位于中国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北部。婺源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景点多而分散,以油菜花海、徽派建筑、明清古宅、金秋红叶最为著名。3月份去婺源赏油菜花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小桥流水边,有油菜花的田野,是三月最美的乡野,弥漫着嗅也嗅不完的乡土气息。
3月正式樱花盛开的时节,在国内最富盛名的樱花地——武汉大学和东湖景区,可以一睹樱花的灿烂多姿。而且来到武汉,还可以吃到街头巷尾的武汉名小吃。
俗话说,大理三月好风光。”虽说大理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但春季的大理则是最好的时节,有风花雪月”之美称的大理,以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上关的花,下关的风”为四绝,使之成为古今旅游者的向往之地。
国内其他著名赏樱花地:北京玉渊潭、青岛中山公园、昆明圆通山、台湾阿里山南投等。
敦煌,是意外也是承诺。想来敦煌旅行也是很久前的事情,然而工作繁忙。一次,在与好友的交谈中问起她,如果研究生考到了北京想去哪儿旅行,敦煌则又一次出现在脑海里。然而,造化弄人,我却早早辞职开启了我的间隔年。
敦煌,提起来就会有种厚重的感觉。
结束了42天的新疆之旅,从乌鲁木齐坐火车到柳园,然后班车来到敦煌。
敦煌,城区很小却异常的干净整洁,就在9月份也举办了国际性的丝绸之路博览会。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再次回到公众视野。
敦煌游玩前建议看一看央视和NHK电视台合拍的纪录片《丝绸之路》,充分了解这里的历史。
在敦煌,感受千年佛窟莫高窟的雄伟壮丽。
在敦煌,骑着骆驼踩在鸣沙山看夕阳下朵朵驼峰。
在敦煌,与神奇的沙漠泉水月牙泉来一场夜色邂逅。
在敦煌,追寻当年西出阳关的故人。
在敦煌,在玉门关下回味羌笛悠悠。
在敦煌,在美丽的雅丹夕阳中远望新疆。
在敦煌,喝一瓶黄河回望着古往今来。
敦煌旅行,安排三天时间即可。
DAY1:上午参观敦煌莫高窟,下午去鸣沙山月牙泉看日落,晚上看完星空去沙州夜市。
旅游DAY2:敦煌西线一日游,敦煌古城-西千佛洞-阳关-玉门关-汉长城-雅丹看落日。
敦煌旅游吃住攻略
敦煌酒店很多,驼行网上订的就很便宜,房间也很好。来到敦煌喝一杯杏皮水,吃一碗驴肉黄面,买点李广杏干。
敦煌旅游交通指南
敦煌到莫高窟坐12路公交车,3元每人;到月牙泉坐3路公交车,2元每人;西线环线找敦煌旅游官网订一日游即可;到机场以及火车站都有公交直达。喜欢自驾的可以在敦煌旅游官网租车。
敦煌旅游门票信息
旺季莫高窟200,鸣沙山月牙泉120,阳关60,玉门关40,雅丹120。敦煌古城40。所有敦煌门票都可在敦煌“驼行网”购票,方便且有优惠。
1、莫高窟需要提前网上预约门票;
2、西线拼车费可讲价,阳关玉门关就是遗址;
3、吃好喝好玩好,多撩妹。
4、敦煌博物馆可以去看看;
5、城市很小,有问题直接问当地人或拨打敦煌旅游热线0937-96178,客服会详细解答;
重庆到若尔盖旅游还玩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能够享受的优惠仅限于门票,花湖观光车票是不能够享受任何优惠的,均为20元/人。身高1.3米及以下的儿童、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残疾军人。以上人员在持有并出示相关有效增减的前提下可以享受免票优惠(含花湖景区观光车票)。除此以外,旅游团队的驾驶员和导游也可享受免票优惠(含花湖景区观光车票),但旅游团队需符合以下以下五个条件:团队具有旅行计划表、行程安排表、导游持有有效导游证、所驾驶车辆具有道路运输证、驾驶员具有从业资格证。
重庆到若尔盖旅游优惠推荐——若尔盖花湖
若尔盖花湖风景区,安静、妖娆、丰茂,堪称“川西北高原的绿洲”。在这里,可以赏繁华点点,锦绣山河;可以观日出晨曦,牛羊漫野;可以感民族风情,牧歌悠悠。无论徒步还是骑马,花湖都是一处尽情享受大自然旖旎风光,赞叹自然之神奇的绝佳旅游、摄影胜地。
重庆到若尔盖旅游优惠推荐——九曲黄河第一弯
红柳成林、水鸟翔集、渔舟横渡,形成“落霞与弧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妙景致,同时也是是锦鸡、黄鸭、野兔、丹顶鹤、黑颈鹤的乐园,被中外科学家称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唐克乡有一座索克藏寺,寺前有一山丘,登上丘顶远眺,但见白河逶迤直达天际,黄河婉蜒折北而逝,两条河流优雅别致,像一对情侣,携手走向西北天边。黄河九曲第一湾是全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故乡。
重庆到若尔盖旅游优惠推荐——降扎温泉
位于若尔盖县东北部降扎乡境内,北靠甘肃省与碌曲县相连,上与四川省铁布梅花鹿自然保护区相邻。“降扎”是藏语发音,意思为红柳树多。该乡地形具有高原与山区接缘的特征,既有高原雄浑辽阔的风光,又有山林秀美依人的景色。降扎温泉属中温热水,一年四季不断,被广大藏族群众视为治疗“圣水”。经上百年的实践证明,降扎温泉对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癌症、胃病等有显著疗效。在川、甘、青藏区有很高的知名度,历来有“神圣吉祥”之地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