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
正规的出处是因城西有山名“福山”,遂得名“福州”。然而,福山究竟是福州城内的哪座山?还是福州区域内的哪座山?有人与“寿山”相牵,曰“福寿山”,多是附会之词。倒是民间传说,较为理性、准确些!早年的福州城南是一片水乡泽国,除吉祥山、紫气山、惠泽山(大庙山)、南禅山等几处浮出水面外,其他均为一片汪洋。据说后来,由于泥沙冲积,才逐渐浮出一块块陆地来。泥沙冲积而成的陆地称“洲”,所以今台江区有许多带“洲”的地名,屈指一算至少有12个,如中洲、赢洲、鸭姆洲、老药洲、后洲、沧洲、苍霞洲、义洲、帮洲、楞岩洲(中亭街)、三县洲、鳌峰洲。因地势上升,浮出州县,故称浮州。而后人取福州,则有吉详、祝福之意。
1、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福建。
1、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福州。
2、福州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秦汉时期名为冶,后来因为境内的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福州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先后走出许多中国近代史上众多名人。
1、福州,有“福”之州。历史记载福州是“因州北有福山”而故名,但以“有福之州”解释更显其内涵。因为福州不仅有山之仙气,水之灵气,还有人之福气。
得名2、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部。省市县共有五个地名含有“福”字,分别是:福建、福州、福清、福安、福鼎,因此称为“五福临门”之省。
3、福建,福人有福。唐代时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取五州的前二州字而得名。
4、福州,有福之州。位于闽江下游两岸,因州西有福山而得名。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
5、福清,幸福清爽。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唐代置县。因境内山来自永福里,水来自清源里,会于治所,故得此名。
6、福安,幸福安康。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宋代置县,因县西有福源山得名。1989年设市。
7、福鼎,幸福到顶。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与浙江省接壤。清代1739年置县,因县有福鼎山而得名。1995年设市。
以城区西北福山而得名的城市是福建的福州。这个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古代的时候,该城市还被称作为榕城。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境内地势自西向东倾斜。全市总面积1215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总面积1786平方千米。
福州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1992年、1998年、1999年,分别在鼓屏路钱塘巷西口基建工地、屏山菜市场基建工地、欧冶池畔省财政厅基建工地,发现汉代文化堆积层,出土有汉代龙凤纹瓦当、万岁纹瓦当、布纹砖、筒瓦、板瓦堆积和建筑基址等;与此同时,在新店古城村发现汉代城址遗迹等,都为《史记》有关闽越国都冶城的记载提供新的实物佐证。
以城区西北福山得名的城市是福州,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早在秦汉时期名为“冶”,而后因为境内一座福山而更名“福州”。
福州,简称“榕”,别称榕城,史称闽都,福建省辖地级市、省会、福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位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之间。
福州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晚期昙石山文化至中原商周时期的黄土仑类型表明闽族先民们已在此以渔猎、采集,或从事原始农耕,使用磨制石锛、石斧、石刀等石器;已掌握纺织、制陶等生产技术和相应的装饰艺术。战国秦汉,福州闽族先民与越王勾践后裔融合形成闽越族地方政权。
自汉武帝平定闽越,迁民于江淮之间后,福州这一繁荣的地方王国曾一度凋零衰落。晋太康三年(282年),太守严高筑子城,凿西湖、东湖灌溉农田;东晋衣冠士族与百姓南渡,许多姓氏举族入闽,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促进福州经济、文化的复苏与发展。